“以后每天早上起床,你就先拉开窗帘,我就放心了。要是没有拉开,我就赶紧来敲门。”近日上午,在涧西区重庆路二社区93岁老人毛亚钦的家里,81岁的芦颖拉着她的手,叮嘱的话说了又说。
社区工作人员准备为居民安装窗帘
“以后每天早上起床,你就先拉开窗帘,我就放心了。要是没有拉开,我就赶紧来敲门。”近日上午,在涧西区重庆路二社区93岁老人毛亚钦的家里,81岁的芦颖拉着她的手,叮嘱的话说了又说。
两人身旁的窗户边,刚刚换好的“竹报平安”窗帘色调柔和。窗户外还挂着一个提示牌,上面醒目地写着“窗帘的约定”:窗帘拉开,代表身体无碍;窗帘紧闭,可能身体不适。“包括毛阿姨在内,我们已经为十几名老人安装了窗帘,后续还将继续安装。”重二社区相关负责人说。
“窗帘的约定”背后,有一个坚持了近10年的温暖故事。毛亚钦和芦颖是几十年的邻居,两家所在的楼栋相对,芦颖站在单元门口,就能看到毛亚钦的窗户。有一次,毛亚钦正坐在沙发上晒太阳,正好赶上芦颖来串门。“您屋里的光线可真好。”芦颖说。“可不是嘛,要是你哪天看到窗帘没拉开,说不定是我躺在床上起不来喽!”毛亚钦笑着说。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毛亚钦的一句话,让芦颖萌发了两人用窗帘“报平安”的念头。从那天起,毛亚钦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拉开窗帘,代表自己很好;而习惯晨起在广场锻炼的芦颖,则会在看到窗帘拉开后再外出买菜,反之就会到毛亚钦家里看看情况。
这一坚持就是近10年。10年间,毛亚钦的身体情况还不错,家里的窗帘也总会如约拉开。不仅如此,越来越多的热心居民加入了“窗帘的约定”行列,有时到点儿了窗帘还没有拉开,总会有人去敲响毛亚钦老人的家门,再说一句:“毛阿姨,该起床啦!”
“重二社区是一个老龄化社区,我们既为‘窗帘的约定’所感动,又想为更多老人做一些事情。”重二社区相关负责人说,5月初,他们和社区“共邻伙伴”单位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洛阳供电公司西城供电公司沟通,希望在辖区推广“窗帘的约定”志愿服务,得到了对方的支持,该公司负担了购买窗帘和制作提示牌的费用。“这两天,我们已经通过小区宣传、微信群等方式进行了呼吁,发动更多居民参与‘窗帘的约定’这一志愿服务。”该负责人说。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重二社区党委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创共建”为目标,充分依托小区党支部与辖区“共邻伙伴”党组织,不断壮大组织联建“朋友圈”,推动辖区“共邻伙伴”、在职党员等力量资源在小区聚集、作用在小区发挥、难题在小区化解、服务在小区延伸。
截至目前,重二社区通过统筹“共邻伙伴”优势资源,已帮助居民解决家门口问诊、爱心座椅安装、小区环境治理等民生问题300余个,开展爱心理发、家电维修、邻聚百家宴等服务活动130场,真正实现基层组织融合共进、基层服务合作共赢、基层治理协同共治。“下一步,社区党委将进一步融合‘共邻伙伴’资源,推动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再上新台阶。”重二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李岚 通讯员 李亚娟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