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汝阳县付店镇泰山村数字乡村运营中心的大屏上,实时跳动的数字是乡村大食堂的最新数据:捐赠公示栏里,村民送来的10斤面粉化作动态图标;积分榜上,老人如何获取积分、使用积分说得明明白白。
日前,在汝阳县付店镇泰山村数字乡村运营中心的大屏上,实时跳动的数字是乡村大食堂的最新数据:捐赠公示栏里,村民送来的10斤面粉化作动态图标;积分榜上,老人如何获取积分、使用积分说得明明白白。
今年4月,泰山村乡村大食堂正式运营,采用“政府引导+村集体经济支撑+村民互助+社会参与”的运营机制。在这里,80岁以上的老人可免费就餐,60岁至80岁有劳动能力的老人实行“劳动积分制”——通过参与帮厨、打扫卫生等获取积分,再使用积分兑换用餐福利,大家参与食堂管理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数字化惠民可感可及,泰山村的乡村大食堂正是汝阳县推行数字化治理、运营的一个新鲜注脚。近年来,汝阳县引进数字化服务专业团队,按照“产业运营为抓手、数字赋能为支撑、共治共享为目标”的总体思路,打造数字化平台,构建起“村集体+运营合伙人+村民股东”的利益联结机制,着力实现“党建引领、数字赋能、村民自治”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乡村哪些资产可以运营?运营模式是什么?
汝阳县成立两山生态资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负责统筹县域内项目的谋划和包装;设立以返乡创业人才、退休干部等为主体的乡村振兴理事会,承担整村运营的统筹协调和规划设计等工作。在运营资源方面,该县积极盘活土地、房屋等闲置资源,挖掘乡村特色文创IP,从亲子游玩、农事体验、研学实践等容易启动、投资额度相对较小的项目着手,为乡村运营奠定坚实基础。
该县探索乡村合伙人制度,即采取“1+N”运行模式,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为全资或控股股东成立村投公司,下设不同的项目运营部门,村民可优先入股,政府和村集体前期投入的基础设施等资产作价入股,经营风险由合伙人承担。
随着项目持续运营,村集体、乡村合伙人、农户根据三方各自贡献,按照流量依赖、风险共担、技能偏好三种基本分配方式,约定营业额分成比例,从而建立起村集体、村民、市场主体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激发各方参与乡村运营的动力。
如何在运营中保障村民的权益?
该县与专业化的运营公司合作,构建县村两级可视化系统、三方(村集体、群众、市场主体)后台系统。村集体、乡村合伙人及入股村民可根据各自权限,通过手机端App或小程序实时快捷查看和跟踪所参与项目,便于确认收益份额、发起提现等,收益分配公开可视化,真正实现全县乡村资产规范管理、统一开发,让运营项目收益情况、分账情况“当时看得到、后期能检索”。
截至目前,汝阳县已在三屯镇东保村、柏树镇窑沟村、十八盘乡登山村等15个村运营项目383个,实现总收益2259万元,其中村集体收益450万元、村民股东收益57.8万元。(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孙小蕊 通讯员 卢奇润 李利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