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到栾川县庙子镇东沟旅行,不少游客只为那一口大鲵美味。
王玉波展示伊水大鲵
盛夏时节,到栾川县庙子镇东沟旅行,不少游客只为那一口大鲵美味。
大鲵是啥,何以引人青睐?
大鲵又名娃娃鱼,它肉质细嫩,营养价值高,被誉为“水中人参”,当地的伊水大鲵还获评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只是这道获得国家级荣誉的珍品,也曾面临“酒香也怕巷子深”的窘境。“大鲵价格一度从一斤千元降至百元以内,销量也一降再降,发展面临转型。”东沟一大鲵生态农场负责人、28岁的王玉波介绍。
在这种情形下,看好大鲵发展潜力的王玉波却选择返乡成为“逆行者”,取得水生野生动物人工繁育许可证,自去年起与伊水大鲵打起了交道。
经过琢磨,王玉波发现了问题——产品缺少营销。
“我选择将大鲵主题餐饮作为突破口。”王玉波说,将大鲵端上餐桌既能提升附加值,又能更好地宣传。另外,全省开设的大鲵主题餐饮店数量也不多,大鲵餐饮发展前景广阔。
为做好大鲵餐饮,王玉波多次到外地“取经”,逐渐摸索出红烧大鲵、清炖大鲵及大鲵打边炉等受欢迎的菜品,并掌握了烹制技艺。
“尤其是红烧大鲵,深受顾客喜爱,还有顾客驱车100多里赶来品尝。”王玉波介绍,红烧大鲵软糯,口感浑厚,后味回甘,老少皆宜。而当地的伊水大鲵是做这道菜的最佳食材。
红烧大鲵
今年以来,覆盖咸池村、磙子坪村、桃园村、上沟村的东沟开发旅游项目,为大鲵餐饮发展带来新机遇,更多游客选择停下休憩,品尝当地特色大鲵。
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王玉波的大鲵养殖规模超过1000尾,主题餐饮店不仅生意红火,还成为沿线鲵说咖啡、大鲵火锅等多家店的食材供应商。
为拓宽销售渠道,王玉波还借助物流让更多人品尝这道美味。“我们开发了大鲵分割肉、大鲵营养煲等产品。”王玉波介绍,在节假日,他每天会寄出150斤大鲵肉产品,分为5斤599元与2斤269元两种规格。
尝到甜头的王玉波,决定进一步借助科技为大鲵餐饮赋能。“我们与清华大学科研团队合作,深入研究伊水大鲵,已有多项专利成果。”王玉波说,借助相关科研成果,将打造以伊水大鲵为主题的研学、产品展示及深加工项目,打造“本地特色资源+清华创新技术+深圳大湾区市场”产业链,让伊水大鲵持续释放新动能。
在转型的浪潮中,久居深山的伊水大鲵不仅跃出溪流,还被端上餐桌,“游”出了一番新天地。(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吕百营 通讯员 侯豫炯 娄晖 文/图)
延伸阅读
野生大鲵受到严格的法律保护,严禁非法捕捉、食用。而人工驯养的大鲵是通过人工繁育途径获得的,可以食用。
大鲵的人工驯养是近几十年的事情,其经营利用仍受到法律法规的约束。吃大鲵货源要合法,所经营利用的大鲵必须是人工驯养的,供应方必须持有水生野生动物人工繁育许可证。(本网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