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位于嵩县伏牛山余脉的嵩县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工地,5号隧道最后一米围岩被凿穿,紧接着6号隧道也传来贯通喜讯。场内交通网络关键节点打通,助力项目主体工程物资运输驶入“快车道”。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
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坚持风光水核等多能并举,统筹就地消纳和外送,促进清洁能源高质量发展。
日前,位于嵩县伏牛山余脉的嵩县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工地,5号隧道最后一米围岩被凿穿,紧接着6号隧道也传来贯通喜讯。场内交通网络关键节点打通,助力项目主体工程物资运输驶入“快车道”。
此次贯通的5号、6号隧道,是连接电站上下水库的“生命线”。嵩县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建设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5号隧道长995米,6号隧道长1490米,均设计为单洞双向两车道。施工中,两条隧道均遇断层密集、围岩软弱等难题:5号隧道洞口段为Ⅳ、Ⅴ类围岩,像“豆腐渣”般易塌方;6号隧道最大埋深268米,局部节理裂隙发育,渗水风险高。
面对“硬骨头”,项目建设指挥部打出“科技+攻坚”组合拳:采用“超前地质预报+动态方案”模式,用雷达探测前方地质;对不良地质段实施“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每掘进半米就及时加固。党员突击队24小时轮班冲在最险段,定制钢模台车精准浇筑,终于啃下这块“硬骨头”。
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国家“十四五”抽水蓄能重点工程、河南在建第二大抽水蓄能电站,嵩县抽水蓄能电站总投资115亿元,装机180万千瓦,以山为势、化水为能——低谷抽水蓄能,高峰放水发电,堪称“山林超级充电宝”。电站投产后,年发电量能满足114万户家庭一年用电,减煤63万吨,相当于种900万棵树的固碳量。
项目能快速推进,离不开属地职能部门“保姆式”服务。市大攻坚办建立“问题清单+限时办结”机制,主动破除审批瓶颈,把用地、资金等要素“送上门”;嵩县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建设指挥部协调解决征迁、环保问题,让企业不用分心“跑手续”;林业、环保部门提前介入,指导生态修复方案,确保“施工不破坏、完工即复绿”。
“政企联动拼出‘洛阳速度’,我们必须保障项目早建成、早发电。”项目建设指挥部相关负责人坦言,目前电站上下库连接道路已完成80%,地下厂房开挖启动。从“施工图”到“实景图”,下一步,项目建设指挥部将乘势推进地下厂房主体工程、输水系统、机电安装等工程,力争2026年完成地下厂房主体。
“我们将以双隧贯通为新起点,努力打造绿色精品工程,为中原能源革命添劲!”项目建设指挥部负责人坦言,穿山而过的隧道,正串起绿色发展的未来——待电站投运,不仅能缓解河南电网压力,更将为“双碳”目标注入强劲动力。(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郭学锋 通讯员 王博 党利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