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工区王城路街道行署路社区第五网格网格员张卫青像往常一样,到居民家中走访。不过她手里不再抱着厚厚的居民资料本,而是只带了一部手机,“轻装上阵”。
社区工作人员在向居民讲解“智慧西工”功能
  近日,西工区王城路街道行署路社区第五网格网格员张卫青像往常一样,到居民家中走访。不过她手里不再抱着厚厚的居民资料本,而是只带了一部手机,“轻装上阵”。
  “现在用手机就能完成居民信息的采集和更新,真的比过去方便太多了!”张卫青一边说,一边在手机上熟练输入关键词“80岁”。仅1秒钟,第五网格所有80岁以上老人的信息便清晰呈现在屏幕上。“你看,多快!这就是智慧化的力量。”
  然而,这场“智慧蝶变”并非一日之功。行署路社区是一个典型的老旧社区,涵盖23个院落103栋居民楼,全部为老旧楼宇。楼道内外杂物成堆、路面坑洼不平、停车位紧张、健身场所匮乏……种种问题长期困扰着这里的居民。
  自2019年起,社区逐步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杂物被清走了,道路平整了,停车位增加了,健身广场也建了起来……到2024年,社区103栋楼全部完成改造,硬件设施实现了质的飞跃。
  “居民的居住条件大幅改善,但我们的服务如果还停留在过去,就跟不上时代了。”行署路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王梅柯坦言,“社区管理亟待升级,智慧化正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去年5月,“智慧西工”平台试运行。借助该平台,社区工作人员、居民都可通过系统进行线上办事。行署路社区探索智慧化管理,并逐渐建立起居民信息“一张网”、问题24小时闭环反馈机制,着力实现智慧化管理。
  “一张网”兜清家底,治理心中有数。行署路社区构建居民信息“一张网”数据库,居民的姓名、住所、职业等关键信息在后台一目了然,数据比对、更新,便捷又准确。目前,社区已累计更新人口基础数据1.6万余人次。
  “在系统里输入关键词进行一键检索,就能快速定位到具体群众,工作精准高效,再也不怕遗漏了。”王梅柯介绍,这张无形的“网”,兜住了社区3300余户居民的基本盘,让治理工作心中有数。
  “一条链”闭环处置,问题快速响应。智慧化的核心是提升基层治理服务效能。社区依托平台,建立起“30分钟响应—2小时内到场—24小时反馈”的诉求处置闭环机制。网格员发现无法现场处理的问题,可通过系统即时上报,后续社区协调或逐级提请区级职能部门介入,由各部门与社区协同处置难题。
  “过去,超出权限的事我们很难推动。现在,通过系统上报,各部门会主动‘接单’,大家就像在一条高效运转的链条上。”王梅柯感慨道,这种“基层吹哨、部门报到”的模式,让网格员的工作重心真正回到了发现问题、收集民意本身,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治理更精准”,问题也能更快得到解决。
  “一平台”打通瓶颈,赋能平安管理。智慧化管理还体现在细节上。以往,小区监控分属不同部门,形成“信息孤岛”。如今,社区成功打通数据屏障,社区联络员可统一调动辖区内23个院落的120个共享摄像头。网格员在处理纠纷或排查隐患时,也能通过社区联络员快速调取监控实时画面或历史画面,真正实现了“探头站岗、鼠标巡逻”的科技赋能。
  “下一步,我们将借助‘智慧西工’平台,持续推动社区智慧化管理,让社区服务就像智慧导航一样精准到达群众身边,不断推动社区治理由‘经验治理’向‘智慧治理’转变,让社区服务更高效,进一步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王梅柯表示。(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孙小蕊 通讯员 吴言 程都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