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近日,午饭时间,伊滨区光武街道九嘉伊滨花园小区居民王丽的手机传出提示音,几分钟前她通过“光武e家”小程序上传了楼道“僵尸车”的照片,此时系统弹出“已受理”的回执。
志愿者教老年居民使用智慧平台
“叮——”近日,午饭时间,伊滨区光武街道九嘉伊滨花园小区居民王丽的手机传出提示音,几分钟前她通过“光武e家”小程序上传了楼道“僵尸车”的照片,此时系统弹出“已受理”的回执。
午饭的碗筷还没来得及收拾,穿着红马甲的网格长李俊国已带着物业人员出现在王丽家的楼道里。“王姐,车主联系上了,确认这车废弃快半年了,俺今天就清走!”简短沟通后,李俊国和物业人员合力将自行车抬下了楼。“您放心,‘红格智联’就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再棘手的事儿咱也尽力办妥!”他语气笃定。
李俊国口中的“红格智联”,是光武街道今年创新推出的基层治理机制——“红”取自党建引领的红色网格,“格”指精准划分的治理单元,“智联”则是连接千家万户的智慧平台。这一机制像一张细密的网,将该街道127名网格员、32名社区工作人员与数万名居民紧紧连在了一起。
王丽的经历并非个例。智慧平台的高效运转是“红格智联”的显著特点。打开“光武e家”小程序,“随手拍”功能成为居民反映问题的便捷通道。上周,居民张桂英发现小区门口存在占道经营现象,她随手拍照上传。不到1小时,综合执法人员便到场进行规范处置。“不用记电话,不用跑社区,动动手指就有人管,真方便!”张桂英感慨。
居民展示智慧平台
“红格智联”不仅追求速度,更传递温度。在天明城小区,78岁的徐福刚老人每月都为缴电费发愁——他腿脚不便,又不会使用智能手机,以往总要拄着拐杖去营业厅排队。“孩子们不在身边,我这老眼昏花的,总怕按错。”网格员张敏在一次走访中发现了老人遇到的问题。她没有选择简单代劳,而是决定帮老人跨过这道“数字鸿沟”。
“徐叔叔您看,先点这个‘光武e家’图标,再点‘生活缴费’……”怕老人记不住,她把关键步骤用大字写在纸条上。当徐福刚终于成功独立完成了第一次线上缴费,张敏在自己的网格手册上高兴地记下了这一刻:“今天,为徐叔叔点赞!”
从楼道里迅速消失的“僵尸车”,到老人学会线上缴费时的笑颜……这些看似微小的片段,共同勾勒出基层治理的新图景——127名网格员用脚步丈量着社区的角角落落,32名社区工作者用心感知着居民的冷暖需求,“光武e家”智慧平台则如无形的纽带,让信息跑起来,让服务快起来,让心与心贴得更近起来。
该街道后台数据显示,“红格智联”机制自上线以来通过小程序受理的1305件居民诉求,截至目前已办结1250件,平均响应时间61分钟,办结周期17个小时。
正如一名居民所说,这一机制或许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它让大家的声音有了回响。当技术赋能与网格力量在基层深度融合,“最后一公里”的治理难题有了可依靠的解决路径。(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王若馨 通讯员 贾莎莎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