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设现场(受访者供图)
近日,G344栾川秋扒段施工正酣,一处路面铺设现场聚集了不少人,大家都满怀期待地盯着一台作业机器。
“成功了!”栾川县尾矿资源综合利用中心的一名负责人大声宣布喜讯:使用钼尾矿和专用材料混合制成的固化新材料,能代替传统材料用于道路施工。此次铺设的宽12米、厚45厘米、长100米的试验段道路经7天跟踪检测,其无侧限抗压强度、弯沉值等关键性能指标均优于施工标准。
施工单位在铺设这段道路的路基时采用了一种新材料,这种新材料的原料包括钼尾矿和中国建筑科研院研发的专用“胶水”,不仅结实耐用,还缓解了钼尾矿堆积带来的环境压力,实现变废为宝。

新材料
半年前,栾川县尾矿资源综合利用中心牵头,联合栾川县交通局、中国建筑科研院建研建材有限公司、洛钼集团,经多次试验和性能论证,研发出这种新材料。据测算,使用这种新材料,每修一公里道路可消耗约1.5万吨钼尾矿,整体筑路综合成本降低15%以上。
该中心负责人介绍,本次该新材料在G344栾川秋扒段铺设试验成功,标志着栾川县在尾矿资源用于交通领域实现关键性突破。预计2025年年底前,中国建筑科研院建研建材有限公司将完成《道路基层用钼尾矿基固化材料应用技术规程》的编制工作,规范命名新材料,为钼尾矿在交通领域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技术规范支撑。(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赵硕 通讯员 张嘉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