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凌晨两点,夜色正浓,位于伊滨区寇店镇的农禾源智慧生态养虾示范基地一片繁忙景象。四辆来自连云港的冷库车准时抵达基地,养殖工人们正争分夺秒捕捞南美白对虾并完成装车。
4月20日凌晨两点,夜色正浓,位于伊滨区寇店镇的农禾源智慧生态养虾示范基地一片繁忙景象。四辆来自连云港的冷库车准时抵达基地,养殖工人们正争分夺秒捕捞南美白对虾并完成装车。
据悉,这是该基地上市售卖的第三批南美白对虾。早在3月份,连云港的老客户就对这里的南美白对虾青睐有加,提前预定了两万多斤虾。4月19日,冷库车提前一天从连云港出发,20日凌晨准时抵达该基地。不仅如此,西安、平顶山等地的客户也纷纷闻讯而来,一时间,基地内热闹非凡。
由于销售异常火爆,需求量大,为保证虾的鲜活,工人们动作娴熟,每20多分钟就要完成一个池子的捕捞。直到上午11点,所有南美白对虾已全部捕捞完毕并装车拉走。
这批虾来自66个池子,约320万尾,共计27000多斤。“连云港客商拉走22000斤,平顶山销售1300斤,洛阳市区团购4000斤,以及其他生鲜超市销售等都来咱这儿买虾,这批虾卖得快,驻马店、信阳、湖北的客户虽积极联系,但虾已售空,未能买到。”该基地负责人说。
南美白对虾的热销,离不开基地成熟的养殖技术和智慧生态的养殖模式。经过前三轮的养殖,基地不仅销路稳定,养殖技术也更加成熟。
“我们已经开始新一轮的消毒,并对部分配件进行换新,预计5月中旬投放第四批虾苗。”该基地负责人表示。对于新一批的白对虾养殖,基地计划采用“循环养殖”的模式。此前都是以200多万尾的规模进行批量养殖。“循环养殖”意味着每次在标苗棚养殖50万尾,一个月后将虾苗分苗到养殖棚,按照这样的方式,直至四个棚都投入养虾。白对虾的养殖周期约为三个月,通过这种“循环养殖”模式,有望保证每天都有新鲜的活虾供应,实现稳定的市场供应。
近年来,伊滨区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子,以特色种植、养殖产业为抓手,推动各社区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未来,伊滨区将持续聚焦特色产业发展,加大对农业产业的扶持力度,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打造更多具有品牌特色的农产品,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