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节,汝阳山区生机勃勃,再过些日子,满眼都将是绿树繁花。就像登山村,因为生态伏牛1号旅游公路修到了村口,积蓄已久的发展力量,将沿着这条希望之路冲出大山……
旅游公路修到村口
这个时节,汝阳山区生机勃勃,再过些日子,满眼都将是绿树繁花。就像登山村,因为生态伏牛1号旅游公路修到了村口,积蓄已久的发展力量,将沿着这条希望之路冲出大山……
旅游公路修到了村口
近日,记者从汝阳县城出发,驱车沿着243省道郭木线一路向西南,前往十八盘乡登山村。出县城进山区,蜿蜒的山路平坦宽阔,柏油路面很新。
“这就是生态伏牛1号旅游公路,除部分新建道路外,大部分依托国省干线和农村公路进行路域环境及景观提升,路面宽度标准是6.5米。”市交通事业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生态伏牛1号旅游公路是我市重点项目,也是河南省在建的四大“1号旅游公路”之一。该项目规划约1400公里,涉及汝阳、嵩县、栾川、洛宁、宜阳5县及28家3A级及以上景区,将惠及235万群众。目前,该项目主环线已贯通。汝阳县承担的51.32公里推进很快。
半个多小时后,登山村到了。这个大山环抱的小山村让人眼前一亮,就像一个清新秀丽的景区,新建筑现代感十足,还有充满历史感的纪念馆和老房子。村里的干部和工作人员基本上都是年轻人,充满了活力。
“去年6月,路修到了村口,我们村又有了大显身手的机会。”登山村党支部书记荆新安说。
登山村收入一目了然
有路就有了改变的机会
多年来,登山村的每一次改变都与路有关。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一提起汝阳十八盘,司机们就“闻路色变”。这条曲折凶险的山路“绊”住了登山村——尽管离县城只有20多公里,但开车去一趟差不多要两个小时。从村里去乡里基本没路,要走河滩,遇上下雨下雪,河滩也成了“天堑”。
十几年前,登山村有了一条两三米宽的土路,再后来还用水泥硬化了一下。“小伙子能娶上媳妇了,姑娘们能嫁出去了。”荆新安说,有路就有了改变的机会。那段时间,登山村的出行问题得到大大缓解,但支撑村子发展的基础设施还远远不够。最具体的表现是,因为路比较窄,两辆车都错不开。
不要小看这种尴尬,登山村红色资源、自然资源丰富,“登山精神”和梯田风光名声在外,慕名而来者很多。同样,登山村这些年积极开展乡村运营,先后引来不少考察团队。最后,也是因为路的问题,考察团队一票否决,再无下文。
生态伏牛1号旅游公路启动之后,汝阳县在建设主环线、支线时两手并抓,从去年年初开始对登山村的老路进行改扩建,提升美化道路环境、拓宽原有路面,通过路长制实现道路养护常态化……去年6月,原本的小路焕然一新,无法错车的尴尬一去不复返,登山村立即着手寻找新的合作伙伴。
“登山”有路步步高
“没过多长时间,运营团队就定下来了。”荆新安说,经过优势资源整合,登山村的发展有了清晰路径。比如,依托登山精神展览馆、登山梯田等红色文化资源建设党政培训基地,还建设青少年劳动实践基地。由年轻人和当年经历过登山梯田建设的老党员担任讲解员,由村民担任劳动实践课讲师,共同参与各类培训,实现家门口就业。今年50多岁的村民郭文兴,表达能力比较强,对农活儿也很擅长,担任讲师后,负责带领孩子们开展手工实践课,如今已成了在家门口就业的“金牌讲师”。
除了培训费用,农产品、山泉水、农家饭也成了村民增收的好项目。目前,登山村已形成“股份经济合作社+乡村合伙人+农户”的数字化利益联结机制,村集体、合伙人、村民股东根据各自贡献进行营收分配。此外,村里还开发了数字化乡村运营软件,所有收入通过二维码扫码进入登山精神文化公司账户,入股农民通过手机端就可以查看每天收入,随时提现分红。由于交通更加便利,登山村也成了不少大型活动的举办场所,这又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从去年6月至今,全村收入已超120万元。”荆新安说,下一步,登山村将重点发展民宿,让游客和来此培训者不再“一日游”。(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赵硕 通讯员 杨鹏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