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硕果飘香。9月20日,洛阳市孟津区常袋镇东地村石榴主题公园内,一个个鲜红硕大的突尼斯软籽石榴像灯笼一样挂满枝头,空气中弥漫着蜜一般的香甜,果农和游客穿行期间采摘鲜红的石榴,一派丰收景象呈现在眼前。
“这软籽石榴是咱村的‘金疙瘩’,以粒大、核软、皮薄、可食率高而闻名”。常袋镇东地村党支部书记李腾飞笑着说。作为当地主打品种,突尼斯软籽石榴以个大饱满、色泽鲜亮著称,更因无籽可食、含糖量低的特色,成了消费者追捧的“明星果”。如果把剥开的石榴籽放入口中,满嘴都是清甜的爆汁,无需吐籽的便捷口感让它在市场上成为抢手货和“香饽饽”。
常袋镇岭地资源丰富,有机质含量高,加之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特别适宜发展林果业种植。近年来,该镇以“党支部+合作社+种植户”的模式,不断深耕突尼斯软籽石榴产业发展,先后在东地、赵沟等村联片发展软籽石榴种植1200多亩,50多个种植户抱团发展,在当地叫响了软籽石榴品牌,季节性带动800多人次务工,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约20万元。
为让果农安心种植石榴,当地在基础设施上下足“硬功夫”,先后硬化直通田间道路3.4公里,新建守护石榴园围栏10100米,和遍布田间的60间看护房,有效解决石榴管护难问题。全覆盖的深井、蓄水池等配套设施,保障了石榴园的适时灌溉,新建的400平方米冷库和展销中心,更让石榴鲜果储存、销售有了“强后盾”。
如今,每年带着常袋泥土芬芳的软籽石榴,远销北京、上海、浙江等地近100吨,为当地百姓带来超350万元的销售收入,平均每个种植户年增收超1万多元。联片种植的软籽石榴已成为常袋镇撬动乡村振兴的“金杠杆”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金名片”,绘就一幅“石榴红、产业兴”的乡村振兴生动画卷。(郑占波 吕晓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