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走进刚刚收获完毕的孟津区会盟镇双槐村优质水稻基地,村民正在抢抓晴好天气整地播种小麦。该村党支部书记庆会勋说,去年通过小田并大田,集中连片发展优质水稻2000多亩,亩产量1500斤左右,下一步将依托连片稻田优势发展双槐村农谷项目,重点建设观光小火车、稻田露营地等18项农旅融合设施,开辟一条助力乡村振兴的新渠道。
双槐村连片稻田的丰收美景,只是该区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区聚焦市委乡村振兴“151”工作举措和“4+2”阶段性重点工作,紧扣区委乡村振兴“186”工作思路,立足近郊优势和资源禀赋,以产业集中连片发展为纽带,围绕“两主导、两特色”,打造3大片区20个组团,突出产业振兴、产业富民,走出了一条农业提质增效、农村繁荣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特色产业谱新曲
身着白大褂,手戴白手套,从1米多高的恒温箱中取出西瓜组培苗培养皿,仔细检查、记录每一株秧苗的长势……近日,在送庄镇洛阳农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分子生物实验室里,“西瓜大王”朱忠厚正在忙碌。他培育的西瓜新品种已裂变出多个组培苗芽,这些苗芽在培养皿中生根、发芽,再到扩繁、移栽大棚,整个过程蕴藏着“黑科技”。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孟津区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种业振兴”为目标,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行动,涌现出朱忠厚、吕妙霞、陈新宇等一批优秀育种育苗创新人才。他们从新品种、新技术、新品质着手,先后培育出数十个西瓜、甜瓜、草莓等优质新品种,获得7项国家发明专利,实现全区瓜果、蔬菜脱毒育苗全覆盖。
该区坚持“质量兴农、品牌强农”战略,积极打造并推广“孟津田园”公共区域品牌,为辖区内土特产品提供持续的品牌效应支持。通过品种优选、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该区绿色杂粮产业不断壮大,种植谷子和高粱8000亩、绿豆1200亩、大豆1万亩、红薯2.3万亩,助推农民致富增收;先后获得4个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20个,“三品一标”农产品基地面积达3.3万亩。
在特色产业种养基础上,该区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以实施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为支撑,先后培育出新农村豆芝芽、生生乳业、阿新奶业、钦明油脂、万香园、国花坊等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石榴汁果酒、果酱,酥梨果汁、梨膏,莲藕片、荷叶茶,绿豆芽、黄豆芽,牡丹籽油、牡丹花茶和系列化妆品等全产业链产品,初步呈现出龙头带动、链条完整、特色凸显、规模发展的新气象。
据该区农村农业局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区规模以上农业园区55个,果蔬种植18万亩,年产值达19亿元,已成为我市最大的无公害蔬菜、精品草莓和瓜果种植基地;在送庄、朝阳、平乐、常袋等片区种植牡丹1.2万亩,鲜切花面积达416亩,牡丹品种600多个,发展芍药鲜切花基地1000多亩,引进种植国内外高端品种20多个,已成为我市最大的鲜切花基地和洛阳名贵牡丹、芍药品种种质资源库。
农旅融合绘新景
如今,几乎每天都有省内外的游客和研学者慕名来到朝阳镇南石山村,近距离感受中华传统非遗唐三彩的无穷魅力。在这里,大家既能欣赏精美的仿古唐三彩产品,又能了解学习它们的烧制过程,还可以自己动手体验制作、涂釉彩等工序……南石山村已成为该区新晋“网红打卡地”,带动当地产学研持续升温。
该区依托特色产业集群和都市近郊区位优势,在农文旅融合发展上做文章,打造出会盟梨花、送庄桃花、白鹤油菜、平乐牡丹花、朝阳芍药花等一批赏花基地和生生牧场、十里香草莓、聚泉农业等多个省内外闻名的科普研学基地;依托历史文化、古迹胜景、乡村特色等资源,打造出黄河文化、红色文化、农耕文化、传统文化等4大主题旅游线路;同时,将现代农业、田园风光、生态旅游融为一体,围绕全区特色农业产业化园区和传统古村落、特色文化村,植入田园采摘、农耕研学、民宿度假等多种场景,打造出“美食+市集”“赏景+露营”“观花+娱乐”等多元化消费路径,成功培育出国家级产业示范园区1个、省级果蔬现代示范园区1个和省级果蔬产业化集群1个,逐步形成食、住、行、游、玩一体化的农旅融合新格局。
在传统村落里引入时尚业态,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来到朝阳镇卫坡村,或许可以找到答案。步入商业街,“止痒商店”“好白商店”“野狗商店”等潮流文创小店映入眼帘。该村以魏坡·新序项目为依托,紧扣“城市文化新生活”主题,保留传统古村落建筑,将古民居特色与现代元素相融合,构建了涵盖乡愁博物馆、精品民宿、创意体验、美食轻饮等多元业态的“城市微度假+乡村轻旅居”新生活体验片区。
该区还统筹土地、劳力、资金、技术等资源要素,探索出“多元合作+农旅融合”“农房激活+产业发展”“综合利用+环境提升”“老宅腾退+新批用地”等多种盘活利用模式,持续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尤其是依托沿黄生态廊道、瀍河生态水系、广袤生态田园打造的“黄河风情、瀍河生态、田园风光”三大民宿集群,魏坡新序、青年部落等运营火爆,有效拓宽了群众的增收渠道。目前,全区休闲农业共接待游客280万人,实现综合收益3.5亿元。
城乡一体赋新能
沿着平整的公路走到村口公交站,等301路公交车缓缓停靠在站台边,朝阳镇高沟村村民高晓燕上车、扫码,她说:“10分钟一班车,路好车好,舒舒服服坐着,15分钟就进城了。”问起以前怎么出行,高晓燕直摆手:“出门多是骑车,风吹日晒的,哪有现在方便。”如今,“出门硬化路、抬脚上客车”已成为日常,农民出行和城里人一样便捷。
孟津区以统筹城乡一体化为目标,以“五个一”“七个一”“十个一”为抓手,分级分类完成127个“达标村”“示范村”“精品村”创建,实施农村道路改造提升430公里,对主干道沿线及130个重点村进行农房风貌管控,同时在“三定三分类”模式的基础上,铺设供水管网2220公里、污水管网1790公里,全面完成城乡供排水一体化和智慧水务管理平台建设,城乡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实现农村人居环境“里子”“面子”双提升和“颜值”“幸福指数”齐攀升。
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该区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走出了一条“以水冲式为主、集中收集粪污模式为辅,兼顾三格式、双瓮漏斗式厕污同治”的新路径,分两批在全区200多个村、社区和街道推进管网式改厕,先后改造农村旱厕6.7万多户,推动村、社区和街道从“一处美”迈向“一片美”,从“一时美”迈向“持久美”。“一个土坑两块板,三尺土墙围四边”曾是农村旱厕常见的情形,如今,脏乱差的土厕所完全被整洁、方便的“洗手间”代替。
此外,该区还实施了集镇建设“7+4”公共服务,科学统筹资源配置,进一步提升群众便利度。该区因地制宜增设乡里小灶、健康小屋、金融服务站、电商服务中心、农产品展销中心等便民服务项目,建成综合性乡里中心201个;合理布局城乡医疗体系,初步形成“区强”“镇活”“村稳”的“区级综合医院+中心镇医共体分院+村标准化卫生室”三级医疗服务就医新格局;加快实施乡村小规模学校提质行动,完成农村小规模学校撤并72所,全面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深化农业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是该区深入推进城乡统筹的一项创举。按照农田集中连片整理、“小田并大田”的发展思路,有序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该区流转土地38.73万亩,开展社会化服务7.258万亩,适度规模经营率达78.5%。朝阳镇石沟村、送庄镇清河村、城关镇贾滹沱社区等,通过土地流转发展大田鲜切花、设施果蔬、高效农业等种植,带来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带动了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郑占波 郭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