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气转冷,家在洛龙区中油家园的张淼从柜子里拿出一个红色袋子,小心翼翼地取出里面的帽子,边整理帽子边深情地说:“如果爷爷还在,这几天就该戴上这顶雷锋帽过冬了。这顶雷锋帽已经有几十年历史了,伴随爷爷大半生,看到这顶帽子,我觉得爷爷一直就在我身边。”
戴上这顶雷锋帽 爷爷当年也很潮
“记忆中,我很小的时候,爷爷就戴着这顶雷锋帽,一直到我工作,爷爷还戴着这顶雷锋帽。”张淼说,他上班后,曾买了一顶新帽子送爷爷,但爷爷一直坚持戴这顶雷锋帽,“这顶帽子戴久了,贴合!”爷爷没少讲述当年的故事。
爷爷生活在南阳市西峡县的一个小山村。当年,为了防止小孩冻着,大人都会给小孩戴帽子,但是爷爷家因为穷,没有帽子戴,只能用破布裹头御寒。看到其他小孩的虎头帽,爷爷眼馋不已,“他说当年最大的心愿就是有属于自己的帽子”。
转眼过了几十年,雷锋帽火了起来。雷锋帽为什么叫“雷锋帽”?原来雷锋帽是中国人民解放军55式冬常服中的棉帽。当年,雷锋就戴着这种帽子。1963年,毛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人们热爱雷锋,崇拜雷锋,便给这种帽子取名为“雷锋帽”,在学习雷锋的同时,雷锋帽迅速成为当时的潮流。
“因为这种帽子和早期的‘前进’型蒸汽机车的火车头很相似,大家更喜欢叫它‘火车头’。”当年,为了抢到雷锋帽,爷爷花了很大力气,但具体是哪一年抢到的,张淼也说不清了,只记得爷爷讲述这段经历时,眉飞色舞地说:“戴上雷锋帽,在村里转了好几圈,神气得很!”
戴上这顶雷锋帽 冬去春来催人老
这顶雷锋帽的耳朵及帽檐有棕色的绒毛,帽顶是军绿色的,因为时间太长,军绿色已褪色成了浅灰色,绒毛也变得不再柔软,帽子里面,帽顶和四周已经被磨破,还能明显看到一些污渍,那是爷爷和岁月的痕迹。
“从我记事起,每个冬天,爷爷都会戴这顶雷锋帽。”张淼说,爷爷非常爱护这顶帽子,每年冬春季节戴上,天气暖和后,爷爷会用小袋子把雷锋帽装好,挂在卧室的墙上,它的旁边挂着水烟袋。
每年11月前后,寒潮到来,爷爷会取下帽子和水烟袋,仔细整理帽子,戴上,然后把水烟袋清理干净,加满水。准备妥帖后,他开始在火塘里生火。那时候,农村家家户户都有火塘,方便冬季取暖。当火塘里冒出火苗,众人都围了上来——那一刻,农村的冬天就真的来了,属于农村人的猫冬生活开始了。整个冬季,火塘就是一家人活动的中心,一家人早晚都会围坐在火塘边,“爷爷抽着水烟,奶奶、妈妈和婶婶们剥桐籽,我拿着火钳负责烤地瓜、玉米,弟弟妹妹们在四周警惕地盯着,防止地瓜被偷吃……”张淼回忆道。
“印象里,这是一年中最幸福的时光。”张淼说,冬季是农村难得的农闲季节,一家人不再那么忙,可以围在火塘边边干活边聊天,聊到深夜,聊到冬去春来……一转眼,孩子长大,去了四面八方,爷爷也变老了。不变的是每年冬天,爷爷仍会按时戴帽、生火,坐在火塘边等待大家归来。
戴上这顶雷锋帽 一世爷孙情未了
2015年夏,张淼的爷爷去世。
安葬完爷爷,按照当地习俗,家人会把逝者的衣物等物品拿到坟前烧掉。在收拾东西时,看到墙上挂的雷锋帽,张淼的眼睛立刻再次湿润,他拿出雷锋帽,实在不忍心烧掉,想留下作个纪念。虽然家人反对,认为这样不吉利,但张淼坚持把它带回了洛阳,珍藏至今。
“这是爷爷留下的唯一一件物品,虽然破旧,对我却很有意义,每年寒潮来临时,我都会拿出这顶雷锋帽,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我知道,如果爷爷还在,这几天该戴上了。可以说,这顶雷锋帽,是我们一世爷孙情的见证。”张淼说。
“你看,这上面还有爷爷留下的汗渍。”张淼说,小时候我在爷爷背上,经常看到爷爷头上的汗流下来,那个场景,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说着,他再次拿起帽子,小心整理,装好后放入柜子,也放好了那段难忘的回忆。(洛报融媒·洛阳网首席记者 李小勇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