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8点,这片被伊滨当地人称为“鸽子谷”的山坳里灯火通明——这是西棘针社区60座大小不一的鸽子棚共同忙碌的信号,约20万对鸽子正在陆续产下鸽蛋。
夜晚8点,这片被伊滨当地人称为“鸽子谷”的山坳里灯火通明——这是西棘针社区60座大小不一的鸽子棚共同忙碌的信号,约20万对鸽子正在陆续产下鸽蛋。
“每晚7点至8点,是我们养鸽人最幸福的‘收获时刻’。”一排排整齐的鸽笼里,雪白的鸽子或站或卧,养鸽大户吕经理正穿梭在鸽棚间,灯光下,他熟练地探手入笼,指尖轻巧地掠过巢盘,一枚、两枚……托盒里洁白的鸽蛋在灯光下泛着青白色的光泽,宛如一颗颗通透的夜明珠。“喏,你看,还热乎着呢!可别小看这鸽子蛋,在市场上,它可是论个卖的‘金疙瘩’!”据悉,鸽子蛋批发价一颗3元、零售价一颗5元,该鸽棚约养殖了一千多对鸽子,一晚上大约能收300多个蛋。
“鸽子可是‘模范生产者’。一对鸽子一个月能下3次蛋,稳稳当当,一次两个。孵出来的小鸽子,八成都是一公一母,完全能‘自给自足’扩繁种群。”吕经理指着棚里精神抖擞的鸽子说,“咱这生意,从繁育到产蛋再到销售,链条短、环节稳,真正是‘自产自销’的金饭碗!一年四季收入稳定,比出门打工强多了,还能照顾家里。”
产量稳、销路畅,是西棘针社区鸽子蛋产业最硬气的底气。据悉,这60个鸽棚的鸽蛋每天都会集中装箱,统一经社区牵线,直供南方批发市场,年销售额突破千万元。“今晚收的鸽蛋,明天一早就发车,新鲜直达!”吕经理开心地说。
值得一提的是,棚内正在匀速运动的全自动喂料机——银灰色的金属食槽通过预定轨道滑至每个笼位,食槽内装满了玉米粒与豆粕的混合饲料,鸽子们纷纷伸出脖子品尝美味。“这机器转一圈90分钟,一天喂两次,比过去人工投喂效率高10倍!”吕老板指着智能喂料机介绍,“就是因为有了这个‘好帮手’,现在一个人能管3个棚,很轻松。”
一枚小小的鸽子蛋,论个计价,凭借其稳定的品质和畅通的渠道,在山沟里“滚”出了大效益,也与农文旅产业碰撞出奇妙火花。“我们打算将鸽子蛋作为伊滨区农文旅特色伴手礼,放置在周边特色民宿内,借助精美的包装和宣传,提升伊滨区特色产业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区文化旅游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这里没有惊天动地的规模,却有着令人惊叹的精细与稳定。该社区党支部精准定位市场、统一组织销售的模式,像一根坚韧的纽带,将分散的农户与市场紧密联结,极大降低了市场风险,保障了养殖户收益。“金豆豆”产业,不仅鼓了群众的腰包,更激活了沉睡的山沟资源,成为伊滨特色农业版图上闪亮的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