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很多人问我‘金缮’是咋回事?他们以为就是修修补补。”伊滨“80后”小伙刘全超说,“‘金缮’的确有‘破镜重圆’的作用,但最重要的是它能让残缺散发出另一种味道的美。”
“以前很多人问我‘金缮’是咋回事?他们以为就是修修补补。”伊滨“80后”小伙刘全超说,“‘金缮’的确有‘破镜重圆’的作用,但最重要的是它能让残缺散发出另一种味道的美。”
金缮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瓷器修复,主要是用天然的大漆来黏合器物的碎片,进而在碎片裂痕表面施以真金粉及其他漆艺技法,使得破损器物经过修补后形成一种特殊美感。
今年36岁的刘全超是伊滨区孝文街道刘井社区居民。十多年来,他与“金缮”为伴,修复破碎器物近百余件。金缮修复有很广的适用范围,用于瓷器和紫砂器居多,也可以用于竹器、象牙、小件木器、玉器等,“相对于锔瓷(指把打碎的器物,用金属钉子,像订书钉一样锔起来的技术),金缮不会让器物二次受损。”刘全超介绍。
16岁那年,刘全超跟随舅舅宋仁杰在老城丽景门卖字画,耳濡目染对古代字画修缮积累了一些经验。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了有关金缮修复的纪录片,对残缺的瓷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在网上学习金缮工艺,时间久了竟也做得有模有样。
金缮修复有清理、拼接、补缺、补漆、装饰、罩光等工序,每道工序都需要异常细心,有时修复好一件瓷器需要三四个月时间。刘全超说,大漆是金缮修复的基础,由于其粘性大,没有化学污染,是天然的黏合剂,但大漆也能让人出现过敏症状,严重时浑身红肿发痒,不少人因为大漆过敏而放弃学习。
“大漆喜欢湿度高、温度低的环境,因此用大漆黏合破碎的器物后,要将器物放在阴干房,然后增加房间湿度,放置一周左右才会干透。”刘全超说,“金缮让修补不再是一种遗憾和将就,而是赋予老物件一次全新的生命。这是个漫长的过程,看似是在修补,其实也是在修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