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近年来,洛阳市老城区始终坚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探索符合老城区矛盾调处的新路径,牢固树立“只进一扇门,解决所有事”理念,创新打造“和事老城”矛盾纠纷一体化调解中心(以下简称“和事老城”)这一矛盾解纷品牌,通过规范建设、协同联动、智慧赋能等措施,实现从服务“最后一公里”向“零距离、面对面”的转变,经验做法被《河南日报》等平台发文推广,先后有银川市、遵义市、北京市西城区等25家考察团调研,交流学习……如今的老城,群众反映问题、解决矛盾纠纷“只跑一地,只进一门”,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持续提升。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近年来,洛阳市老城区始终坚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探索符合老城区矛盾调处的新路径,牢固树立“只进一扇门,解决所有事”理念,创新打造“和事老城”矛盾纠纷一体化调解中心(以下简称“和事老城”)这一矛盾解纷品牌,通过规范建设、协同联动、智慧赋能等措施,实现从服务“最后一公里”向“零距离、面对面”的转变,经验做法被《河南日报》等平台发文推广,先后有银川市、遵义市、北京市西城区等25家考察团调研,交流学习……如今的老城,群众反映问题、解决矛盾纠纷“只跑一地,只进一门”,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持续提升。
一、“一扇门”受理,“全链条”解决。“和事老城”牢固树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理念,按照“全科门诊”定位,辐射全区8个街道、13个行业调解组织、职能部门,形成了“1+8+13+N”立体化综合性多元解纷服务平台。
进门一窗受理。对来访和排出的矛盾进行统一登记受理、梳理分类、分流派单,对矛盾纠纷接案、化解、督办、回访等流程实行清单化管理,做到全流程服务、全周期管理、全闭环运行。
调处点单服务。针对问题清单,根据群众诉求,按照“属事为主、属地为辅”引导至“和事老城”街道工作站或“和事老城”矛调中心调解室,由工作人员开出“药方”,提供“点单式”调解服务。对重大疑难矛盾纠纷,上报区委主要领导,召开复杂案件研判会,将研判结果及时反馈给各行业部门落实和诉求人。
全面受理,敞开渠道听民声。“和事老城”创新运用“1个平台5条渠道7日答复”模式,通过现场登记、微信电话、固定电话、信箱和电子信箱方式开放式受理、办理、回复群众反映事项。截至目前,“和事老城”累计接待群众来访5190人次,其中来访咨询3059件,主要为法律咨询、经济纠纷、遗产继承公证、委托书公证、债权纠纷、劳动争议等事件,受理矛盾纠纷2131件,办结2081件,办结率97.7%。
二、“机制”重塑,“汇智聚力”显优势。群众“进一扇门、解万般难”。老城区用好党的领导机制体制优势,发挥各级各部门职能作用,形成了预防共担、信息共享、风险共处、平安共保的良好工作局面。
建立数据研判交办机制。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依托老城区矛盾纠纷一体化调解平台,全面融合社会治理服务平台、110接警服务台等智慧终端数据,广泛收集群众诉求,创新建立群众诉求交办单、来访群众告知单、限期化解提醒单、办理结果反馈评价单,确保受理及时、处置及时。同时,利用调解平台智能分析行业领域社会矛盾趋势,针对矛盾纠纷突出领域,督促行业部门紧盯重点领域、加强政策解释、严格文明执法。
建立多方联动机制。依托信访接待窗口、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等阵地,搭建集“诉求受理、分流指派、现场调处、法律服务、心理疏导、司法确认、案件速裁”于一体的“一站式”调解中心,设立接待窗口、法律援助、司法公证、法律咨询等综合功能区,推动形成多方参与、多元化解、多维联动的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格局。
建立反馈告知、跟进回访机制。坚持“首问负责、结果反馈、及时告知”,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承担具体责任,及时将分析研判会议决定事项和处置进度反馈给群众,按照法律和政策流程,依法依规形成书面调解协议;同时坚持“月度回访、季度排查、年度总结”,每月对矛盾纠纷化解情况跟进回访,及时掌握群众对办理结果的满意度,每季度开展“回头看”,梳理排查各类矛盾纠纷隐患,确保矛盾化解到位、风险消解到位。
三、“三调”协同,“主动防控”暖民心。“和事老城”不断创新完善联调机制,集诉前调解、诉源治理、警调对接等多项职能于一体,实现了预防纠纷“第一道防线”与解决纠纷“最后一道防线”的有效衔接,多元化解矛盾纠纷。
专业力量精准调。强化诉前化解理念,把化解挺在成访成诉之前,充分发挥法院、司法等职能作用,完善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诉调对接机制,加强诉前、诉中调解,提高调解结案率,截至目前,老城人民法院移交“和事老城”矛盾纠纷总数215起,调解成功案件195起。同时,老城区正积极探索建立“和事老城”微法庭,将司法工作与基层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紧紧联系在一起,延伸到基层一线,推进“最多跑一地”改革先进经验。
警调对接专项调。打通“和事老城”调解平台与110接警服务台物理隔离,在“和事老城”调解平台开通老城公安分局及辖区6个派出所账号9个,截至目前,共对接受理案件21起,办结19期。同时对110非警务类警情中的15大类77小类矛盾纠纷再排查、再化解、清隐患,截至目前,承接110非警务类警情矛盾纠纷155起,化解155起,化解率达100%。
社会力量配合调。全区共划分196个基础网格,以巡查走访搜集社情民意、发现问题隐患、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开展便民服务等网格化服务为路径,积极吸纳在职党员、道德模范、乡贤能人、“两代表一委员”等社会力量,打造了“周雪萍工作室”等一批特色调解品牌。调百姓之难,解群众之忧。如今,在老城区,一张以“和事老城”为中心的基层治理矛盾纠纷“一站式”多元化解的大网正在快速织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