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街头私人经营的理发店很普遍,而在四五十年前,理发店都是国营性质的,王全兴老人就曾是一名国营理发店的理发工人,至今保留着当年的老式电推剪。
王全兴给附近老人理发,店内环境很有年代感
当下,街头私人经营的理发店很普遍,而在四五十年前,理发店都是国营性质的,王全兴老人就曾是一名国营理发店的理发工人,至今保留着当年的老式电推剪。“我想讲讲我和这个老物件的故事。”老人打来电话对记者说。
近日,记者登门拜访王全兴老人,听他讲述老式电推剪见证的时光故事。
老式电推剪充满年代感
今年72岁的王全兴家住洛龙区安乐街道军屯社区,他尽管已过古稀之年,仍开着一家理发店,服务老伙计们。
16日上午,记者来到理发店看到,店面不大,但氛围感很浓:斑驳的墙壁、老式的理发椅……仿佛回到了过去。老人用了四五十年的电推剪,更是充满年代感。这是一个老式电推剪,箭牌,中国沪新刀剪厂生产,金属刀头充满质感。
王全兴本是农民,1970年,原市财贸局到村里招工,改变了他的命运。“我家比较穷,兄弟三人,我是老大。”王全兴说,在村干部的推荐下,村里有4个小伙子被招工,其他人被分到了涧西区的食品厂、照相馆等,他则来到上海理发店第三门市部,又叫武汉路理发店,在原矿山厂俱乐部对面。计划经济年代,这些单位均是国营。
王全兴从学徒做起,师傅丁宏如是江苏扬州人,理发手艺高超。“除了跟着师傅学习如何给顾客理发,我还帮忙打下手,递个毛巾,扫个地。”王全兴说,当时,理发工人除了有剪刀、手推子,还有电推剪、吹风机这样的“时髦”工具。
王全兴做了两年学徒,终于领到属于自己的理发工具,其中包括眼前的电推剪。
老式电推剪一直陪伴着王全兴
十分爱惜电推剪 每天清理定期上油保养
“用电推剪效率高,但我刚实操理发时水平低,不敢轻易使用,生怕给顾客理出个‘豁子’,多使用手推子,更好掌控。”王全兴说,经过一年“实战”,他才算出师,可以放心大胆地用电推剪给顾客理发了。
王全兴回忆,当时理发加刮胡子3毛5分钱,吹风另加1毛,剃光头最便宜,只需2毛5分钱。“别看理发价格低,我们的服务质量从不打折扣。”老人说,他们工作时需要穿着白大褂,每位顾客的理发时长约半个小时,“慢工出细活”。
王全兴等人每月还有考核任务。按照要求,每人每月至少要完成120块钱的理发指标。“当年,这个电推剪为我完成任务立下了汗马功劳。”老人说,他的电推剪质量很好,几乎没坏过,偶尔出现夹头发的情况,简单拾掇一下就好了。平时,他很爱惜这个电推剪,即使下班再晚,也要将刀头等处的碎发清理干净,定期上油保养更是少不了。
王全兴记得,电推剪是单位统一采购的,个人很难在市场上买到。如果电推剪出现“罢工”的情况,可送到专门的修配门市部维修。
春节几乎没歇过 挣的钱大部分能归自己
“生意好得很!”回忆起当年顾客排队理发的情景,王全兴的嗓门不由得抬高了。当时,街头没有私人理发店,群众有理发需求,都是到国营理发店,加上王全兴所在的理发店位于涧西区,周边厂矿多,理发的人也多,每天都会出现排队的情况。
王全兴每周休息一天,节假日不休息。他记得,当时单位有一个好政策,春节期间理发挣的钱不用全部上交,“收入的70%归自己”。王全兴说,春节期间他能挣百十块钱。在武汉路理发店工作近10年,春节他几乎没歇过。
那个年代,人们的思想观念还很保守,体现在理发上,讲究“男女有别”。“男理发工人只给男士理发,店里还有俩女理发工人,专门服务女士。”王全兴说,那时男士理平头的多,电推剪一推就好,也有时髦的男青年理“一边倒”“偏背头”,这时需要手推子和电推剪配合使用。不管顾客剪什么样的发型,他都全力以赴,让顾客满意。
1979年,王全兴被调到老城北大街理发店,他也将电推剪等理发工具带了过去。
电推剪一直留着看到它浑身充满干劲儿
改革开放以后,私营理发店多了起来,群众有了更多选择,国营理发店的生意越来越萧条。因顾客太少,王全兴每天只上半天班。说到这里,他虽然有些失落,但也明白时代的浪潮不可逆转。
1994年,就在王全兴为生计发愁时,村干部建议他回村里开理发店,方便村民尤其老人理发,村里愿意提供场地。于是,他带着电推剪等理发工具回到村里,电推剪继续发挥着作用。后来,他购买了更轻盈的无线电推剪,这把老式电推剪退出了历史舞台。
2012年,王全兴正式办理退休手续时,老伴儿和孩子劝他该歇歇了,可他不同意,一来觉得自己身体还硬朗,二来理发店开着,方便附近的老人理发,他也能给大家聊聊天,精神上充实。
如今,老式电推剪在理发店的墙上挂着,王全兴时不时会摘下来擦擦上面的灰尘,回味回味那个激荡的年代。“我热爱理发这个职业,这个电推剪陪伴了我大半生,每当看到它,我浑身就充满干劲儿。”他说。(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魏巍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