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洛阳首届国风跨年盛会举行 (资料图片)
1月17日至19日,老城区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政协老城区十届三次会议召开,来自全区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代表、委员齐集一堂,献计献策,共商老城发展大计。
大会审议通过政府工作报告和其他各项报告,投票表决民生实事项目。区委书记赵书政出席大会并讲话。经大会选举,潘育敏当选为老城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周新当选为老城区人民政府区长。
回首2023
砥砺奋进铸辉煌
2023年,老城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深入开展主题教育为强大动力,大力实施文旅强区战略,全力做好稳增长、促改革、防风险、保民生等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文旅融合出圈出彩
洛阳汉服研究院(洛阳时尚产业研究院)挂牌成立,首届洛阳汉服产业发展高峰论坛等活动成功举办,全省文旅文创发展大会观摩老城新文旅成效,省十四运会开幕式首次亮相历史遗址,在应天门隆重举办,“汉服+洛邑古城”火爆全国、惊艳海外。老城区入选全省首批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区,全年接待游客突破30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220亿元,助力洛阳跻身全国十大热门旅游城市。洛邑古城频现“高光时刻”,单日接待游客突破15万人次,被中国旅游协会推介为2023年全国八个旅游产品创意案例之一。
●古城保护全面推进
洛邑古城夜景 (资料图片)
倾力打造3平方公里的洛邑古城,一期续建项目基本完工。推动妥灵宫等11个文保单位、10处历史建筑的保护与活化利用,提升南大街等11条街巷基础设施及建筑风貌,拥有“九街十八巷七十二胡同”城市肌理的历史文化街区更具活力,获评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安全发展更加稳固
盘活土地资产650亩、古城房产20万平方米;将安置房建设等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交付安置房1096套、“保交楼”2978套,9000余户群众“办证难”问题得到解决。
●城市经济迈步起势
洛邑古城周边汉服经营主体由上年度的68家激增至861家,单日汉服体验游客最高达10万人次,带动汉服租赁、妆造、跟拍等行业蓬勃发展,形成“一域带全城”的格局。围绕“盛世隋唐”“国花牡丹”“非遗传承”等主题,签约客家文化主题酒店,引进隐居大唐、九曲观堂等精品民宿,民宿经营主体数量达到574家,老城与游客实现“双向奔赴”。
展望2024
实干笃行谱新篇
2024年,老城区重点抓好八个方面工作:
●全力拼经济促发展,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紧盯国家、省、市政策资金投向,积极向上对接,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政府专项债、国债等项目40个以上,资金27.7亿元以上。树牢“项目为王”理念,大抓“三个一批”,实施重大项目100个以上、完成年度投资120亿元以上,实施省市重点项目13个、完成投资37亿元以上。大力发展智能家居、电竞数娱、国货“潮品”等新兴消费,开展促消费活动30场以上。培育省级以上消费集聚区5个、旅游休闲街区2个,打造洛邑古城特色文旅消费集群。
●坚定文旅强区战略,建设国际新文旅目的地
推动“汉服+洛邑古城”叠加赋能,力争全年接待游客3500万人次以上,旅游综合收入突破250亿元。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积极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推动洛邑古城争创4A级景区。持续推进洛邑古城建设,保护修缮林家大院、董家大院等居民院落,推进道尊街启动区、城隍庙、府文庙等片区项目,抓好建春门、东南角楼、西南角楼等重要节点和九都路风貌提升等工程。依托天心文化产业园、校场里文创产业园等园区,丰富考古盲盒、非遗手信等年轻化多元化文创产品,打造“文旅+”消费新场景。加快智慧景区建设,打造沉浸式体验项目5个以上。依托应天门、丽景门等网红打卡地,推出“美食+夜景”“旅游+研学”等精品路线,举办夜赏牡丹季、神都百戏节等活动,打造精品演艺节目2个以上。实施“旅游服务提升年”行动,以游客需求为导向,以提升服务质量为目标,加强精品文创、特色餐饮等服务供给,优化景区景点交通组织,提升商户、酒店、民宿服务质量,规范汉服租赁、跟拍等商业行为。
●聚力发展城市经济,厚植文旅发展新优势
实施汉服融城行动,搭建汉服线上线下服务平台,探索品牌差异化发展模式,推动汉服产业走在全国前列,推动“汉服+洛邑古城”持续火爆。围绕古城历史文化片区、隋唐洛阳城中轴线洛河以北片区,打造精品民宿集群。建设老城区数字文旅产业平台,引进电商头部企业,培育“线上云游+网络直播”基地。出台支持楼宇经济发展实施方案,盘活闲置楼宇1万平方米以上,招引企业总部2家以上。
●全面推进有机更新,推动城市功能提档升级
坚持文旅赋能、产城融合,有序推进城中村改造项目,加快苗南、中原新城等安置房建设;改造提升老旧小区9个,整治背街小巷4条,新(改)建公厕12座,新建停车场5个、增加公共停车泊位650个、配套充电桩190个,建成、提升邻里中心7个。全面实施“北国花城”等六大专项行动,高质量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持续提升市容市貌,擦亮旅游城市名片。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全面落实市委乡村振兴“151”工作举措,坚持文旅兴农、质量兴农,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加快洛阳市牡丹产业中心、唐风催花牡丹展示交易中心等项目建设,打造“四季牡丹展馆”,力争牡丹产业年产值突破10亿元。谋划建设全蝎产业园项目,力争全蝎产业年产值突破7亿元。持续深化“三变”改革,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独立自主经营。开展“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文明家园”行动,完成8个涉农社区乡里中心改造提升。
●持续深化改革开放,激发经营主体发展活力
引入专业投资机构、产业基金,支持特富特电磁科技、正硕电子等“专精特新”企业股改上市。深入实施“双倍增”行动,新建市级研发平台5个,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0家。紧盯沉浸式互动、人工智能、汉服等重点产业,利用牡丹文化节、河洛文化节等重要节会,通过以投带引、以商引商、资本招商等方式,引进更多优质项目。拓宽融资渠道,引导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力争实现“个转企”50户以上、“小升规”3家以上。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大力发展绿色产业,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加快低碳城市建设。严格落实环境污染防治措施,打好蓝天保卫战,保持PM2.5、PM10、优良天数“两降一升”良好态势。严格落实“河长制”“林长制”,拓展深化“四河同治、五渠联动”综合治理,开展黄河流域水质提升行动,打好碧水保卫战。坚持上下联动,完善制度、市场、技术、监管四大体系,持续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打好净土保卫战。
●切实增进民生福祉,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新增技能人才5000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加快推进洛邑中学新址提升改造、龙光路小学建设项目,提升完善状元红中学配套设施。深化与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洛阳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建设紧密型医联体,引入三级医院120急救站,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益化改革,设立家庭病床160张,加快建设健康老城。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推进家庭养老床位建设,评定A级以上社区养老服务中心10个。筑牢安全稳定防线,维护社会大局安全稳定。(城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