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是许老二,他回来了!”11月26日下午,一名年轻骑行者的身影逐渐进入伊川县北大门,受到一群亲友的热烈欢迎。
许鹏浩在洛阳
“快看,是许老二,他回来了!”11月26日下午,一名年轻骑行者的身影逐渐进入伊川县北大门,受到一群亲友的热烈欢迎。
他叫许鹏浩,27岁,伊川县白沙镇朱岭村人,主业是一名干装修的小木匠,因在家中排行老二,熟悉他的人都叫他“许老二”。今年,他完成了一项“壮举”——从洛阳骑行到中国最北端的漠河,来回行程超9000公里。
出发前没想太多,就想看看外面的世界
许鹏浩并不是一名专业的骑行者,之前他最远只从伊川骑到过洛阳市区,连这次骑行用到的自行车,都是他花千元临时网购来的。“疫情在家待了几年,就想出去见见朋友,看看外面的世界。”许鹏浩说,“别的真没想太多。”
起初,他给自己规划了一条从洛阳到北京的路线,计划骑到北京找朋友吃个饭就回来,整趟旅程不超过一个月。为了让身体适应长途骑行的强度,出发前,他一边准备帐篷、修车工具等物资,一边坚持每天10公里的骑行训练。
今年4月的一天,许鹏浩出发了。刚上路没几个小时,就出现了第一个问题。“以前训练都是空车骑行,真正上路时却要负重100多斤的旅行装备,没多远就骑不动了。”许鹏浩回忆,开弓没有回头箭,他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前进,骑一会儿歇一会儿,所以在省内骑行这一段就“超时”了不少。
后来,途经河南、河北,安全到达北京,在和朋友见了面,实现了最初的心愿后,许鹏浩又想,都骑到这儿了,要不再往前骑骑试试?然后,他继续北上。
途中频频遭遇意外,但心态越来越从容
长途骑行中,最怕车辆“罢工”。
有一次,许鹏浩计划当天要骑行110公里,他计划在下午3点前赶到下一站目的地,但行至距离目的地还有30公里的地方时,自行车突然辐条断裂。地处荒野,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许鹏浩无奈只能推车前行,但没走一会儿,车胎又爆了……等找到一个修车点时,已经晚上八九点了,那会儿,他真是又累又饿。
因为是首次长途骑行缺乏经验,这一路上,许鹏浩吃了不少苦头。从北京往承德市方向行进时,许鹏浩在手机上设定了一条90公里的骑行路线,不料,这条路线虽然不太长,但山路居多,特别难走,直到天黑他还没骑到。夜幕降临后的山林,几乎看不到一点灯光,周围空无一人。当时,他随身携带的食物和水也基本见底,体力不支的他决定就地休息,等天亮再继续赶路。幸运的是,第二天早上,他遇到了另外两名骑友,对方给了他两瓶水进行补给。
“各种状况都经历过,就没那么焦虑了。”许鹏浩说,后来他的心态就越来越从容了,“尽量做足准备,然后顺其自然”。
许鹏浩通过抖音发布自己抵达北红村的消息 (视频截图)
这趟骑行下来,他“里外都变了一个人”
骑行途中,许鹏浩结识了不少骑友,其中有放弃白领工作体验生活的青年;有从俄罗斯骑行进入中国的环球骑行者;有70多岁仍挑战自我的老人;也有一路相互扶持、享受旅途的夫妻。许鹏浩说,在他过往的人生里,从没密集地见过这么多生动有趣的人,也没有如此直观地感受过这么多种不同的生活方式,这让他备感兴奋。
“不走出家门,这些是很难见到的。”许鹏浩说,这一路上看到的美景、听到的鸟鸣、闻到的花香、结识的朋友,将会永久珍藏在他的记忆中。
11月26日,再次出现在亲友面前时,许鹏浩感觉自己“里外都变了一个人”——体重掉了15斤,身上已经有了肌肉线条,相比从前,整个人都神清气爽。
许鹏浩说,从前,他时常对未来感到焦虑,经过这一趟磨砺,他更愿意立足当下,以乐享生命的态度去努力工作、认真生活。这趟骑行下来,他的个人抖音账号从最初6个粉丝涨到了6万粉丝,他希望通过自己今后的骑行镜头,向更多人介绍自己的家乡。(洛报融媒·洛阳网首席记者 王若馨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