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网首页 新闻 县区 百姓呼声 电子报 网站投稿 洛阳社区
偃师 | 孟津 | 新安 | 栾川 | 嵩县 | 汝阳 | 伊川 | 宜阳 | 洛宁 | 洛龙 | 西工 | 涧西 | 伊滨 | 吉利 | 老城 | 瀍河
孟津以文化为“媒”构建“大美”乡村
您当前位置: 洛阳网 >> 县区频道 >> 孟津 正文   通讯员:  2023年11月15日 08:51

  昨日,在被誉为“中国黄河石画第一镇”的孟津区白鹤镇大河古渡文化园一展厅内,农民画师赵现红和他的学员正在创作黄河石画。随着画笔的起落,一块块形态各异的黄河石上转眼间被画上美丽的花草、珍禽、山水等,被赋予新的“艺术生命”。

  在孟津,像赵现红这样的农民画师有3000多人,他们农忙时拿起锄头当农民,农闲时拿起画笔是画家,年创作黄河奇石画、商品牡丹画、三彩艺术品等300多万件(幅、套),综合收益2亿多元,不仅“画”出了“金山银山”,而且“画”出了一道美丽的乡村风景线。

  “乡村振兴,文化为魂。”孟津区以百姓文化需求为导向,通过传承乡村文脉、留住乡愁根脉、涵育文明乡风,推动乡村文化繁荣兴盛,让乡村文化动起来、活起来、跑起来,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道德滋养。

  传承乡村文脉 笔尖描绘出文化新产业

  文化是一种特殊资源,堪称“富矿”,孟津区挖掘文化资源,蓄养文化力量,全面增强文化软实力,让百姓尽享文化盛宴,进而实现民生幸福与社会和谐。以文化赋能产业,以创新模式绘出产业画卷,在孟津区,以文塑村、以文富民、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已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

  平乐镇充分利用“洛阳牡丹甲天下”的文化影响力,不断发扬自身优势,以“中国牡丹画创意园区”为创作基地,采取线上、线下多种形式拓宽销售渠道,着力把平乐村打造成牡丹画产业发展中心,建成全国最大的牡丹画生产销售基地,形成了集书画培训、艺术创作、旅游观光、产品交易于一体的特色小镇,从全国各地被吸引来的牡丹画学艺者络绎不绝。眼下,平乐村的“泥腿子农民画家”已有1200多人,年创作商品牡丹画50多万幅,被誉为“中国农民牡丹画第一村”。

  白鹤镇沿黄河岸线长50余公里,随着历史的变迁,这里蕴藏着取之不尽的黄河石资源。近年来,当地一些农民画家以黄河石为“纸”作画,巧妙地将赏石文化与国画艺术相融合,创作出雍容华贵的牡丹、磅礴大气的山水、惟妙惟肖的动物、栩栩如生的人物等黄河石画,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形成了以长秋、王庄、鹤北等村为重点的黄河石画产业带,涌现出以赵现红为代表的农民画家200多人,年销售黄河石画收入百万元以上。长秋村被命名为“河南省文化产业特色乡村”。

  “基于此,我们孟津区积极在‘建育管’一体化中探索‘以村民为主体,增强获得感’的培养方式,以点带面推广普及农民画,把文化‘种’进群众心中,让村里众多能写会画、多才多艺的农民真正成为乡村文化的承载者、传播者、受益者。”孟津区主管文化的负责人如是说。

  留住乡愁根脉 老村庄激活文化新动力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对美丽乡村的生动诠释。在乡村振兴进程中,孟津区在优化乡村“肌理”之余,不断延续乡村的“意蕴”,以源远流长的乡村文化为乡村振兴提供文化资源与精神动力,为乡村振兴赋能聚力,绘就了一幅“诗和远方”的美好画卷。

  在孟津区,各种珍藏着乡村记忆的老村子、老院子、老房子,是人们去得最多的地方。中国文化的根在农村,挖掘和保护好传统的地域文化、留住乡愁,就是留住了乡村文化的根和魂。目前,该区已打造出唐三彩小镇、魏家坡古民居、牛家寨古村落、平乐“鹞店古寨”、梭椤沟风景画廊等一批承载乡愁记忆的老村庄。

  常袋镇马岭村巧妙地对农耕文化进行发掘和创新。他们利用石磨石碾、瓦罐瓦缸、耕犁耕耙等老物件,打造出乡村记忆一条街;利用缝纫机、织布机、纺花车等老物品,设立乡村记忆陈列馆。一件件工具饱含着历史的沧桑,一件件器物凿刻着岁月的痕迹,它们带着岁月的印记聚集在一起,却让人产生了新鲜的体验感。

  小浪底镇庙护村是个老村,村道两侧的一些房屋墙壁曾经破败不堪。近年来,该村变老村为资源,对老房、老墙、老院进行修缮还原,并把老屋老房、老爹老娘、老物老件、老活老事等趣事绘制成“老家文化宣传墙”,不仅使村子变漂亮了,还给村里提供了一个展示村民记忆的平台,成为文明乡村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近年来,该区对乡土元素进行重新审视,通过艺术化利用,形成既具有乡村淳朴氛围又不失现代时尚气息的乡村景观。各处文化墙上镶嵌着陶罐青瓷,老式黑白电视机、单卡录音机等老物件点缀其间,呼唤着每个人的童年记忆,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有乡土情结的人“常回家看看”。

  涵养文明乡风 新乡贤引领文化新力量

  “乡贤”一词原指在乡村有号召力、个人德行能作民众表率的人。如今,“说话有人应、善举有人跟、群众信得过”的新乡贤在乡村产业发展、乡风涵养、矛盾化解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乡贤文化也不断被继承创新,赋予新时代的新使命、新特色。

  常袋镇马岭村党支部书记马琪祥,以实际行动弘扬传统文化,倡导农村移风易俗,传承良好家风家训,嘉言懿行垂范乡邻,谱写出文明和谐新村风。在他的带领下,村里先后办了35届“老人节”,选出500多个好媳妇、好女婿、好婆婆……同时,他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目标,引导群众种植大粒樱桃、车厘子等2000多亩,打造出文明和谐、美丽富裕的马岭村,被命名为省级精神文明示范村,马琪祥本人也于2019年被洛阳市评为新乡贤。

  孟津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拥有大批名人、达人、好人、贤人。为充分发挥这些新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涵育文明乡风,该区在农村(社区)推行“一村一乡贤”工程,要求每个村(社区)至少推选出一名本地或在外工作,有文化、有涵养、有道德、有能力、有威望、讲奉献的新乡贤参与家乡经济振兴、文明乡风、惠民文化等建设。目前,该区已评选出新乡贤180多名。他们情系家乡,多襄善举,为家乡的经济振兴、文化振兴等作出了积极贡献。

  “乡贤文化作为一个地域的精神文化标记,是连接故土、维系乡情的精神纽带,更是探寻文化血脉、弘扬固有文化传统的精神原动力。成长于乡土、奉献于乡里的乡贤逐渐成为村民价值取向、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的示范者和带动者,是涵养新乡风、引领新风尚、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孟津区委宣传部负责人说。(郑占波)

百姓呼声·
精彩图片·孟津
新闻排行
  • 快讯!共青团洛阳市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开幕
  • 洛阳重点人群请注意!新冠XBB三价疫苗免费开打
  • 购房合同上身份证号码错误该咋办?官方回复
  • 专科可报!伊滨区公开招聘10名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
  • 共青团洛阳市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开幕
  • 洛阳市瀍河区减轻教师负担清单发布 这些活动一律严禁
  • 打击拖欠中小企业账款行为!洛阳市市场监管局开展...
  • 涧西区部分道路将实行单向通行
  • 全省美丽幸福河湖建设暨五水综改现场会:瀍河清又...
  • 洛阳首个“蜂聚之家”落户洛龙
  • 县区新闻排行
  • 小鹌鹑变身“致富鸟”
  • 孟津区小浪底镇:农家书屋成百姓“文化氧吧”
  • 孟津区会盟镇:种南方特色甘蔗 走甜蜜致富之路
  • 洛阳汉服出行日:感受汉服之美 传承传统文化【组图】
  • 红色剧本杀“亮相”社区
  • 孟津区:“项目为王”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 银条丰收 村民增收
  • 嵩县:擦亮“中原药谷”品牌 助力乡村振兴
  • 西工区:民生实事落地开花 群众生活幸福加码
  • 七旬老人不慎走失 伊滨民警暖心救助
  • 诚邀通讯员 报道身边事
    县区频道登录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4112012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1608238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豫B2—20060064  
    网络服务:(0379)65233606 65233616  业务咨询:(0379)65233618 65233767 传真:(0379)65233529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79)65233605
    地址:洛阳新区开元大道218号 报业大厦22层 邮编:471023
    本站法律顾问 河南法铎律师事务所 张运超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