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车从洛阳市新安县县城出发,行约30公里,在314省道的西尽头有一座山,《山海经》记载,这里山势险峻,谷壑奥幽,林茂花繁,溪秀潭清,“青要之山,实惟帝之密都”。典籍所载,使得这山与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有了渊源,便名曰——青要山。
乘车从洛阳市新安县县城出发,行约30公里,在314省道的西尽头有一座山,《山海经》记载,这里山势险峻,谷壑奥幽,林茂花繁,溪秀潭清,“青要之山,实惟帝之密都”。典籍所载,使得这山与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有了渊源,便名曰——青要山。山脚下,潺潺畛河流水如丝带般环绕;溪里,数只小鸭畅游;岸上,小朋友三三两两追逐嬉戏;远处,黛瓦粉墙相映成趣,仿佛置身于一幅水墨画中。这里就是位于新安县西北,环抱于群山中的圪塔村。
圪塔村是新安县青要山镇的“东大门”,全村1200口人,过去这里也是“山高皇帝远”的穷村僻壤,近年来,村子发挥依山傍水的优势,大力实施环境整治、农旅融合,“蹚”出了乡村振兴之路,一下成了洛阳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从改厕所入手 提升村庄“颜值”
71岁的裴太平一辈子生活在圪塔村,他经营着一个小卖部。“平时我和老伴儿两人进进货,卖卖日用品和小零食,大人和孩子都爱来我这里。原来村里的环境可不是这样,村民都喜欢将柴火垛、碎石散沙和杂物堆在院墙外,觉得公共的地方,不占白不占,你堆我也堆,大家都来堆,路越来越窄。”裴太平说。
谈起如今的变化,他感慨万千:“现在这生活太幸福了。不过,一开始听说村里要改造,大家不知道怎么改,有的人觉得不让在门口堆杂物,东西没地儿放,不同意。村干部走街串巷,挨家挨户做工作,还拿出自己房子先改造、当样板,让大家心里有数。经过一年多努力,现在才有了漂亮的乡间房舍。”裴大爷家的小卖部门口竖起一个旅游标识牌,上书“美丽圪塔村快乐乡村游”,颇具特色。
远看,圪塔村黛瓦粉墙整齐划一,可走到巷子里,记者发现,每家每户的房子各具特色,户型、格局各不相同。
“前些年,我们所在地方主要实施旧村改造工程,其实在规划之初确定了两种形式,一个是旧村改造,另外一个是异地建设新村。考虑到村里老年人对于老房子有很深感情,在征求意见后,首先实施了旧村改造工程。”圪塔村党支部书记裴长海说,旧村改造分四步:第一步,改厕;第二步,治乱;第三步,改水;第四步,修路。
这四步说出来容易,要真正做起来可难。裴长海告诉记者,在改造前,村里人有一个习惯,每家每户在院门口都有一个小旱厕,甚至还有人在旱厕旁圈了猪圈,村里有的老人喜欢用柴火做饭……这样一来,旱厕、猪圈、烧锅、土灶、柴火再加上各种杂物一股脑儿堆在各家院墙外,最后大路只有3米宽,所以要想实施旧村改造,就得先把被占用的公共空间清理出来。
可是村委会又犯了难,村里人上厕所就是靠每家每户门口的小旱厕,把旱厕拆了,人都有“三急”,大家去哪儿上厕所?
先盖再拆!不久,新建的大型水冲公厕投入使用,新公厕干净明亮又方便。“大家终于不用再忍受狭小、难闻的小旱厕,也不用定时掏粪了。”裴长海说。
“厕所问题解决后,剩下三步就顺当了。”青要山镇党委副书记陈小芳介绍,经过村干部和村民的共同努力,共清理猪圈、柴火垛213处,拆除院外旱厕60余座。铺设污水管网建设1000余米、雨水管1500米、860米檐下坡排水明渠建设。将村内道路提档升级,原来3米宽的小土路,全部改造为5米宽压膜水泥路。现在,走在圪塔村的路上,再也不会“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了。
发展特色农家乐 打造乡村观光游
沿路往圪塔村里走,一条古香古色的街道出现在眼前,让人眼前一亮。房屋外墙由石头统一垒砌而成,家家户户门前都摆放着根雕、奇石,每走几米还能看到石磨、水轱辘等原始农耕具,既突显出了农家乐的乡村气息,又具有强烈的观赏性。
“政府出钱把我们的房子改造成特色农家乐一条街,依托青要山旅游和冬桃基地,成为旅游沿线的一道景观,不仅居住环境变美了,以后游客越来越多,还能增加我们的收入”村民王峰说。
王峰家的“祥园农家乐”是这条街上硬件设施较完善的农家乐,他告诉记者,除了为游客提供时令农家菜,他自己设计建造的集奇石和根雕为一体的“家庭小园林”,不少游客慕名而来,“点名”要来参观。
近年来,以圪塔村为代表的青要山镇立足旅游资源优势,围绕青要山旅游开发,投资100余万元打造了圪塔村一条街外观改造项目,以圪塔村农业产业基地为依托,着力打造集民俗文化、休闲游憩、古村观光、采摘体验、农家餐饮为一体的乡村游示范点。
为了更好服务青要山旅游,大力吸引游客,镇里还投资85万余元对圪塔村至青要山旅游主干道沿线进行环境综合提升,种植黄杨球2万株、女贞1万、红叶石楠1万株、百日红5000株、木槿5000棵,完成了17公里的旅游景观大道路容路貌整治和沿线260家农户改厕工作,种植野花组合60余亩、竹子5600余株,完成圪塔村、纸房村墙体涂白6000余平方米,并绘制3D画1200平方米。
“镇里决定将一些孝道经典故事手绘到墙上形成墙画,不但扮靓村庄整体环境,也能让村民学习传统文化,提升精神面貌和文化自信。”镇长孙宏悦向记者介绍,作为主打旅游产业的特色小镇,要想把旅游搞好,村容村貌、人居环境、精神风貌很重要。通过手绘墙画把孝道文化体现出来,不仅村民能耳濡目染,就连过往的游客看过后也是赞不绝口。同时,为了加强家庭文明建设,镇里每年还通过评选表彰敬老孝老模范道德家庭、建设孝道长廊等方式全方位、多层次推进孝道文化建设,促进农民孝道文化养成。
搭建创业舞台 吸引村民返乡
在内蒙古打拼多年、带孩子回乡过年的村民王利民高兴的向记者表示,“以前,我一般是过年回一次家,就这一次还得犯难,一是村里环境实在难忍受,回家住不习惯;二是媳妇儿也不愿意跟着回来。如今,家乡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真是太美了,我们隔三岔五就得回来住几天,放松心情,感觉很惬意。”
“如果有机会,我一定会回来。既可以照顾父母,又可以让孩子不再跟随我们漂泊,让他和我一样拥有童年的小伙伴。即使钱挣得比在内蒙古少我也愿意。”王利民说。
圪塔村正在为和王利民一样想回乡发展的乡亲们搭建舞台。陈小芳告诉记者,去年村里通过农事体验、孝道展示、特色产业、乡愁记忆等四大组团,结合“一山一河”打造花果特色产业、孝道特色文化、山居特色风貌的特色田园发展路。
据了解,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圪塔村积极探索集体和农户出资产、资金、资源以及公司出特色田园乡村运营方式的“3+1”运营模式。由合作社收储集体土地和资产,并鼓励农户的“三资”入股。同时,引进专业运营团队参与日常运营管理,围绕“文创农旅”主题做好产业配套。
“放假的时候,我喜欢带孩子来这里采摘,晚上再到农家乐尝尝农家饭。”正在采摘草莓的游客白冰说。现在,圪塔村拥有150亩冬桃园、80亩葡萄园、100亩美国红李、100亩自留田,每到节假日前来采摘、度假的游客络绎不绝。
下一步,圪塔村将以田园民居风貌为原型打造新型美丽乡村,采用新工艺、新理念、新材料重新激发旧村庄、旧建材、旧模式的新活力,为乡村振兴助力、为集体增收谋划、为农民致富支招、为农业融合培基,打造乡愁民居示范点。
此外,圪塔村将扩大产业优势,延伸农业产业发展链条,让村民参与到特色田园乡村的管理运行中,鼓励农户对自家农产品进行销售。做优做强冬桃、雪梨、核桃、山楂、大黄杏等品牌农产品,提档本地特色手工艺品,打造具有“青要山印记”的文化符号。“让游客没来特想来,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该镇党委书记郭昌伟说。(黄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