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电梯做了首次维护,居民用起来更放心。”近日,在涧西区长安路街道青岛路一社区,专业检修人员对新加装电梯进行维护保养。看着平稳运行的电梯,居民们的脸上露出了安心的笑容。
志愿者上门服务
“今天电梯做了首次维护,居民用起来更放心。”近日,在涧西区长安路街道青岛路一社区,专业检修人员对新加装电梯进行维护保养。看着平稳运行的电梯,居民们的脸上露出了安心的笑容。
从小板凳上解难题到微网格里聚民心,从加装电梯到开办暑期托班,今年以来,涧西区用“小网格”激活治理“大能量”,居民笑容成为城市美丽风景。
老旧小区装电梯遇阻,“十大员”进驻网格解心结
青岛路一社区是典型的老旧小区,老年人占比高,加装电梯是不少居民的迫切愿望。然而,初次民意调查的结果令人意外——同意率未过半。大部分居民主要对费用分摊、后期维护心存疑虑。一桩明显的“惠民事”却卡了壳。
“真的是一波三折。”青岛路一社区党委书记王奕回忆道。如何打破僵局,成为一道现实考题。社区党委聚焦卡点堵点,发挥网格“十大员”专业优势,交出了一份社区治理合格答卷。
所谓“十大员”,是指由区直下沉的公安、市场监管、城管、卫生服务、律师及水电气暖、通信运营等服务人员组成的专业网格队伍。
社区联合律师,详细讲解权责利协议,逐渐消除了居民疑虑。电梯加装过程中涉及的消防通道改造问题,社区与应急部门现场商讨方案,并及时联系通信运营公司对通信线路进行改造,确保既符合安全标准又便民高效……不到两个月,电梯加装完成。
“社区治理不能‘单打独斗’,必须拉起‘朋友圈’,凝聚各类主体力量。”王奕说,通过“1+2+N”网格队伍模式,社区形成“网格长统筹、‘十大员’联动、多元力量协同”的合力。今年年初至今,该社区解决民生保障等领域问题35个。
社区慈善基金激活自治,小微项目惠及民生
在涧西区武汉路社区,另一种创新实践同样引人注目。
“点赞‘好有趣’暑期托班,让娃度过有意义的假期。”学生家长陆倩雯笑盈盈地说。暑期托班的设立,得益于武汉路社区慈善基金的助力。
两个月前,社区工作人员找到居民代表,商议通过社区慈善基金设立暑期托班。最终,该社区从基金池里支出1300元采买基本器材,并招聘了3名大学生志愿者。武汉路社区党委书记张静介绍,“好有趣”暑期托班招收学生30名,每生每天收取10元。减去成本和大学生每人每天50元的补助,托班结余3881.14元,最终又回到了社区慈善基金中,反哺居民。
社区慈善基金从哪里来?张静概括为:“公益化、市场化、项目化,三方运营缺一不可。”
自2024年3月以来,武汉路社区在涧西区慈善联合会基本账户下设立专项科目,通过“社邻益购”公益团购、“人下乡、菜进城”系列活动、“公益+低偿”的市场化服务及共建单位、爱心商家捐赠等,不断壮大基金“蓄水池”。截至目前,社区慈善基金已注入近3万元。
基金如何使用?居民自己说了算。社区成立了由社区代表、党员居民代表、捐赠方代表等组成的基金管理委员会,每笔基金使用前都要经过居民微信群、协商议事会等商讨并进行公示。成立至今,该社区通过基金完成“共筑晴窗”等10余个项目,解决治理难题10余类。
千余个网格全覆盖,治理释放乘数效应
今年以来,涧西区全面优化网格划分,设置基础网格860个、专属网格258个、试点邻里微网格1082个,选聘1128名“邻长”,打通服务“最后一米”。同时,该区按照“1+2+N”模式统筹推进网格治理队伍建设,目前全区拥有专兼职网格人员2000余名,基层治理力量进一步整合壮大。
此外,为推动网格高效运行,该区建立网格事项清单、准入制度、常态化走访及问题闭环处置等机制,实现民情在网格汇集、问题在网格解决、服务在网格拓展,基层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社区慈善基金是高效治理的另一个“关键密码”。早在2023年年底,该区在武汉路社区、重庆路街道一社区、青岛路一社区、上海市场社区、洛铜社区等5个社区率先试点。一年多来,5个试点社区筹措约20万元资金(物资),探索出基层治理新路径。
随着社区治理不断推进,日前,涧西区印发《关于建立慈善基金推进社区治理与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社区慈善基金在112个社区全面铺开,让老百姓幸福生活的成色越来越足。(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贾臻 通讯员 徐雪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