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栾川县赤土店镇污水处理厂内,维护员张学文蹲在池边,用戴着橡胶手套的手轻轻拨开水面的浮渣,看了眼水质监测仪上的数值。“中水能直接流到洛钼集团,这数值越好看,我心里越踏实。”他抹了把汗,咧嘴笑道。
工作人员展示处理后的中水(左)与进厂的污水(右)
近日,在栾川县赤土店镇污水处理厂内,维护员张学文蹲在池边,用戴着橡胶手套的手轻轻拨开水面的浮渣,看了眼水质监测仪上的数值。“中水能直接流到洛钼集团,这数值越好看,我心里越踏实。”他抹了把汗,咧嘴笑道。
作为一名老维护员,张学文见证了这座污水处理厂的“蜕变”。早年间刚入职时,他每天守着污水处理能力几近饱和的老厂子转,“设备旧,工艺简单,一下雨管网就堵,处理完的水勉强达到一级B标准”。
变化始于2022年——镇里启动升级改造,不仅没拆老池子,还在旁边建了新设施,总处理量达到1000吨/天。“新设备接棒,既省了钱,效率还翻番。”张学文摸着新换的A2O工艺池壁,语气里带着骄傲。
现在,污水进厂的“旅程”更复杂了:先过沉砂池除砂,再进生化池“吃”掉有机物,二沉池絮凝沉淀后,水质已达黄河流域支流二级标准。
不止于此。赤土店镇乡村建设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在镇里配套建设的3.5亩人工湿地里,2000平方米东方香蒲正“接力”净化,水从湿地出来,氨氮含量能再降一半,看着都清亮!
最让张学文感慨的是中水“变废为宝”的故事。2023年,经镇里牵线搭桥,污水处理厂把处理后的中水接进了洛钼集团的蓄水池。
“以前这些水只能排走,现在企业用来冷却、冲厕,一年能省不少地下水。”赤土店镇乡村建设办相关负责人说。更让人欣喜的是,厂企双赢模式延长了污水处理厂的价值链。据悉,中水回用的收益还能反哺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每年的运营费有了着落。
实际上,在栾川,像张学文这样的“清流守护者”还有很多。当地通过打破乡村行政区划界限,制订全县供排水一体化建设方案,组建润川水务集团,加快实现乡村供排水一体化运营。其中,扎根基层的一线人员发挥着重要作用。
眼下,当地结合数字乡村建设,积极探索实施供排水一体化数字化管理新模式,做到“可视、可管、可控、可查”。“以前是‘修机器’,现在得‘算全局’。”张学文指着墙上的城乡供排水一体化规划图说,“要让更多村用上干净水,咱这污水处理厂作用大着呢!”
暮色渐浓,风里飘来玉米的清香,处理后的中水正顺着管道流向洛钼集团。张学文掏出手机在工作群里汇报:“今天水质稳,中水传送正常!”屏幕上的光映着他眼角的皱纹,像极了池边那丛长得正旺的东方香蒲——扎根泥土,却把每一滴水,都酿成滋养生活的清泉。(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郭学锋 通讯员 刘航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