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北京履坦科技洛阳公司车间里机器轰鸣,金属部件碰撞声与编程键盘的敲击声交织成一曲创新乐章。一台台银灰色的拱腰式农业机器人正舒展着仿脚踝关节的履带,仿佛整装待发的“田间战士”,即将奔赴全国各地的田野之间。
初夏时节,北京履坦科技洛阳公司车间里机器轰鸣,金属部件碰撞声与编程键盘的敲击声交织成一曲创新乐章。一台台银灰色的拱腰式农业机器人正舒展着仿脚踝关节的履带,仿佛整装待发的“田间战士”,即将奔赴全国各地的田野之间。
这个在伊滨扎根了两年的科技企业就坐落在国宏先进制造产业园内。作为伊滨重点培育的“智慧农业尖兵”,履坦科技的落地离不开政策春风的吹拂。
2023年,伊滨区以“筑巢引凤”的诚意,为企业免费提供发展用地,搭建起政策对接、人才输送的“绿色通道”。从项目审批的“一站式服务”到创新用地的支持,政企携手构建起“政策暖企、环境助企”的生动场景。 “伊滨不仅给了公司一个科技化的‘落脚地’,更给了我们科技成果转化的‘加速带’,让我们能心无旁骛地在这里做研发与生产,帮助农民减轻农务负担,更好的助力乡村振兴的蓬勃发展。”企业负责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黄川博士说。走进试验田,只见履坦科技的机器人正迈着稳健的“步伐”在田垄间穿梭。这台融合了数字导航与传感技术的“钢铁之躯”,有着能调整姿态的“拱腰”设计,哪怕是坡度30度的山地或崎岖的地块,也能如履平地。它的“智慧大脑”更是了得——作业时,间距误差不超过2厘米,人性化的操作设计配合数字化后台管理系统,让农户李大姐坐在地头就能通过手机查看作业进度,指尖轻点间,农田管理的难题迎刃而解。
“以前开沟全靠肩扛手刨,现在机器人一天作业,够咱社区老少爷们干三天!”数据显示,农业机器人的作业效率比人工提升5倍,每亩成本直降15元,相当于给土地插上了“效率翅膀”。
据了解,该公司还将推出“共享农机”模式,让科技红利更触手可及——农户打开手机APP,像点外卖一样下单农机服务,实惠的租赁价格,让小农户也能用上“高大上”的智能装备,真正实现“科技不落户,小康不漏户”。站在伊滨科技城的发展版图上,履坦科技的创新轨迹只是缩影。这家企业正以伊滨为支点,勾勒着智慧农业的壮美画卷。 “未来三年,我们将会研发出更多应用场景的农业机器人,搭配6G通信与AI智能控制,实现‘手机一键种地’。”黄川博士说。暮色降临,车间里的灯光依然明亮。技术人员正在为机器人调试最新的导航系统。这片曾经的传统农耕区,如今正上演着“机器换人”的科技革命:履带压过的田埂上,播撒的不仅是种子,更是乡村振兴的希望。伊滨正用创新作犁、以实干为种,在希望的田野上耕耘出一幅“科技兴农、智慧富民”的时代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