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伊滨区李村街道积极探索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基层治理水平,通过运用“美好李村掌上办”小程序,畅通居民诉求渠道,通过“指尖反馈”激发群众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以“看得见、摸得着”的高效服务,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信任度,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今年以来,伊滨区李村街道积极探索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基层治理水平,通过运用“美好李村掌上办”小程序,畅通居民诉求渠道,通过“指尖反馈”激发群众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以“看得见、摸得着”的高效服务,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信任度,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指尖治理”开启服务新通道
“兰台御府西区,某楼栋楼顶噪音太大,晚上影响居民休息。”社区居民赵先生把视频和位置信息通过“美好李村掌上办”小程序上报,李村街道综治中心收到反映后,迅速通过“任务”分发给相关社区处理。街道工作人员立即启动“接诉即办”机制,连夜协调物业排查噪音源,次日清晨扰民问题迎刃而解。
“楼顶噪音问题已经解决了,感谢你们。”接到街道工作人员电话回访时赵先生感慨,“美好李村掌上办”小程序,就像一道“任意门”,让居民触手可及,办事效率提高不少。
据悉,“美好李村掌上办”小程序还实现了社区信息的采集、上报、反馈一站式服务,让居民反馈的问题从诉求到办理更便捷、更高效。
数据驱动构建智慧治理体系
打通了服务的线,如何铺开精准治理的面?
李村街道综治中心信息化平台整合了街道各社区的数据资源,实现信息共享、协同联动。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能够掌握辖区内各场所、人员等情况,并对潜在风险进行预警。
“平台能够根据群众上报信息、社会治安动态等数据,分析判断辖区内的风险隐患,提前部署把隐患化解于未然。”李村街道综治中心主任赵宏勋介绍,例如,永泰嘉苑小区居民上传破损消防栓照片后,系统通过AI图像识别自动标记隐患位置,触发红色预警工单。社区干部“抢单”后联合物业现场处置,24小时内完成玻璃更换和警示标识设置,将传统排查难以发现的“角落隐患”化解于萌芽。
全民参与凝聚共治合力
小程序不仅是问题反映平台,更成为凝聚社区合力的“数字纽带”。
从破损井盖到乱堆杂物,居民用镜头织就社区安全网。李村街道通过“美好李村掌上办”中居民上报的信息,分析研判各个社区的基层治理形势,同时也通过平台对各社区干部活跃度进行考核,推出考核评优制度,激发社区干部走深走细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基层治理效能。
截至目前,“美好李村掌上办”小程序用户注册量5852人,收集诉求407个,解决诉求317个,剩余诉求正在跟进处理中,居民对诉求处理满意度达93%。
“下一步,李村街道将继续深化数字化基层治理创新,全面推进平台在基层中的推广使用,创新应用场景,实现基层治理的精细化、精准化、高效化,真正打通大数据赋能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为基层治理赋能增效。”李村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街道办主任史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