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车库出口照明不足,容易造成安全隐患!”“大家对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有什么好建议?”近日,在伊滨区李村街道正弘悦府小区党支部活动室里,党员代表、居民代表、热心群众齐聚议事厅,多方联动商讨小区事务。
“地下车库出口照明不足,容易造成安全隐患!”“大家对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有什么好建议?”近日,在伊滨区李村街道正弘悦府小区党支部活动室里,党员代表、居民代表、热心群众齐聚议事厅,多方联动商讨小区事务。
小区是城市社区的基本单元。自提升社会基层治理能力“百日攻坚”行动开展以来,李村街道全面推进“支部建进小区”工作,将党的组织根系延伸到小区、楼栋和单元,推动小区资源力量由“散”到“聚”、邻里关系由“疏”到“亲”、治理能力由“弱”到“强”。
在李村街道党工委的牵头统筹下,正弘悦府小区于2024年12月成立小区党支部,党支部与物管会成员按照“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思路,建立小区党支部书记与物管会主任“一肩挑”工作机制,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小区党支部充分发挥主心骨作用,从居民党员中遴选能力突出、热心负责的4名同志担任小区楼栋长,同时设立9名党员中心户,确保党的组织网络覆盖至每一栋楼、每一户家庭。
装修噪声问题是小区内造成邻里矛盾纠纷和群众意见较为突出的一个领域。正弘悦府小区内两家业主因装修噪声发生矛盾纠纷,物业多次调解也未能彻底解决。在小区党支部成立后,党支部书记李斌带领楼栋长、物业工作人员上门协调,倾力耐心调解,成功化解了两家业主间的矛盾隔阂。
“以前遇到点事儿,都不知道该找谁,更别提解决问题了。”居民赵女士说,现在有了小区党支部,大家如同有了“主心骨”,家园治理也有了“领头羊”。
像这样的基层治理“神经末梢”,正在李村街道不断延伸。李村街道将辖区划分为五大片区,完善建立“街道党工委—片区党组织—小区党(总)支部—党员中心户(楼栋长)”四级组织架构,精准分类指导商住小区、安置小区等不同类型小区,以单独建、联合建、选派党建指导员等方式确保辖区内10个小区实现党组织全覆盖、物管会应建尽建。
正弘悦府小区党支部联合物管会、物业公司力量,盘活小区闲置用房,建立小区党群服务站,设置“有事好商量”议事厅、“红色书吧”等功能区域。建立协商议事机制,由片区党总支指导,小区党支部牵头,依托小区党群服务站,有事随时召开“协商议事会”,充分发挥居民主观能动性,共同协商问题处理办法,先后解决了小区地下车库出入口亮化改造提升、监控安装、增设垃圾桶、修理楼道灯等居民急难愁盼问题20余件。
“我们聚焦群众关心的民生实事和重大事项,设立民意收集点,充分发挥小区党员、中心户、居民代表等的熟人优势,通过入户走访、民情座谈、微信群等方式,搜集居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制定‘民主提议—民主议事—民主表决—强化落实—群众监督’的‘五步’议事流程,确保协商议事‘商’出和谐邻里关系‘议’出小区治理新气象。”正弘悦府小区党支部书记李斌说。
正弘悦府小区党支部秉承“群众张嘴、干部跑腿”服务理念,组建以党支部为核心、以物业为支撑,书记带头、党员表率、群众参与的志愿服务队,最大程度结合居民个性化、多元化需求,将各类理论知识送到居民家门口。同时,开展“叩门解忧”行动,为小区重点人员分类建立台账,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残疾人提供“5+2”“白+黑”不间断热线服务,切实做到解群众难、安群众心、暖群众情,进一步将党的工作触角延伸到群众家门口。
志愿服务队成立以来,通过“居民点单、支部接单、服务上门”的零距离服务方式,大到小区管道漏水、井盖损坏,小到残疾人买菜、搬家拿行李、业主车辆拖车搭电,处处都有他们的身影,目前已为辖区居民提供各类帮办代办服务20余次。
小区党支部还坚持把文化服务融入小区治理,依托“党群服务站@你”,整合各方资源,积极推进空间共享、创优多元服务,开展丰富多彩、贴近居民生活的各类活动,构建高品质文化“聚集地”,创建邻里和睦“微空间”,实现“1个小区党支部阵地+N种志愿服务模式”的小区党建新模式。
“自镇改办以来,李村街道党工委严格落实区党工委决策部署,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不断强化党建引领,通过创新思路建机制、完善体系抓治理,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李村街道党工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发挥党组织核心作用,积极整合街道(社区)力量,聚合各类资源、各方力量,将组织优势转化成治理优势,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为伊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