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清晨,阳光洒落在寇店镇朱窑社区一处朴素的农家小院里。一位老人正在院子里忙碌着,把小米从大盆里舀起,熟练地灌装、称重。金灿灿的小米映照着老人洋溢着丰收喜悦的脸庞。这位老人就是朱窑社区谷子种植“第一大户”杨德荣。
冬日的清晨,阳光洒落在寇店镇朱窑社区一处朴素的农家小院里。一位老人正在院子里忙碌着,把小米从大盆里舀起,熟练地灌装、称重。金灿灿的小米映照着老人洋溢着丰收喜悦的脸庞。这位老人就是朱窑社区谷子种植“第一大户”杨德荣。杨德荣72岁,今年是他种植谷子第五个年头。今年他种了26亩谷子,平均亩产六、七百斤,除去成本亩均收益2000多元,一年到头能有五万多元的收入。
寇店镇南部山区有着悠久的谷子种植历史,早年多为群众零散种植,发挥不出规模效益,缺乏先进的加工机械设备,没有形成真正的产业链条。
2017年,为了摘掉“省定贫困村”的帽子,在寇店镇党委带领下,朱窑村结合自身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成立洛阳绿兴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村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大力发展优质谷子种植。
“2017年,俺村开始种谷子。当时不少人还观望着,不知道种谷子(收益)啥样,我想着跟着村集体步子走错不了,就开始种谷子,第一年种了15亩,连着种了四、五年。经过这几年的摸索,我觉着种谷子真是比种玉米强,省时省力,还比玉米卖钱多”,杨德荣告诉记者。提起种谷子的前前后后,他如数家珍。
谷子种植最费时费力的环节在于谷田除草。每年夏季,杨德荣都会在谷田里挥汗如雨除草:先打一遍除草剂,再人工除草。有时,遇到雨水丰沛,就需要多轮人工除草。自己一个人忙不过来,他就雇几名工人。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2021年,那年夏天持续阴雨天气,他的谷田里杂草“长荒了”,他带着十几名工人连续除草半月有余才将杂草清除完。盼得谷子迎来大丰收,杨德荣觉得再苦再累都值得,用他的话来说“再难也不能让一年的收成落了空”。
杨德荣是个热心肠,帮助别人不怕跑腿、不嫌麻烦。种谷子的早些年,由于周边村没有碾米设备,每年谷子收割晾晒后,他都把谷子装在编织袋里,骑着三轮车到伊川吕店镇张沟村去“碾米”,邻里乡亲们也常常搭载他的三轮车把谷子一同带去“碾米”。
一把谷子撒下去,一项产业兴起来。2020年,朱窑社区建了一条日产15吨的小米加工生产线,杨德荣再也不用拉着谷子骑车奔波几十里“碾米”了。同时,村里还依托种植专业合作社统一采购谷种,统一播种,统一收割,统一包装,统一销售,比过去方便多了。
尝到了谷子种植“甜头”后,杨德荣不再种植玉米,而是把承包的农田全部种了谷子,这使他成为朱窑村的谷子种植“第一大户”。“听说今年咱‘寇店小米’成立了协会,申请了地理标志,咱山上种的小米品质好、不愁销。我上了年纪身体不错也不花啥钱,生活过得很好了!”他满意地说。提起明年的打算,杨德荣告诉记者,他打算把谷田倒茬改良,种10亩芝麻,让“谷子地歇歇茬”,治理谷田杂草,保证来年谷子的品质。
路虽远,行则将至。悠悠五余载,冉冉谷田梦,小米把杨德荣带上了致富路。未来,希望在寇店镇现代农业发展中,有更多的“杨德荣”,俯身乡村大地,发展特色产业,早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朱海丽 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