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偃师区委一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全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精神,以及省委、市委主要领导莅偃调研指示要求。动员全区上下坚定信心、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全面加快融入中心城区步伐,奋力开创现代化偃师建设新局面。
会议总结全区上半年工作,对重塑偃师产业格局,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进行再动员再部署。会议指出,要把推动思想观念转变作为偃师发展最关键的工作抓手,把产业发展作为首要任务。要抢抓产业风口,以创新为引领推动传统产业提档升级;要强化区域合作,建立产业联盟,全力做好产业链招商;要坚定不移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大人才培育力度。
充分肯定成绩 坚定加快发展信心决心
2023年上半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47.8亿元、增长3.2%,固定资产投资74.2亿元、增长12.8%,规上工业增加值32.5亿元、增长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亿元、增长5.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8亿元、增长1.8%。
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上半年已开工“三大改造”项目30个,完成投资45.2亿元。扎实开展企业梯队培育工作,34家企业被认定为创新型中小企业,3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积极组织企业开展项目申报工作,由洛阳建龙微纳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牵头组建洛阳分子筛新材料产业研究院。成功举办第十届中国(偃师)三轮摩托车行业发展高峰论坛暨第三届外贸出口洽谈会等3场经贸洽谈活动,签约产业项目6个,总投资29.9亿元。上半年全区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6个,总投资61.8亿元,开工率100%。
着力统筹城乡协同发展。上半年共实施市政建设改造项目15个,2023年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年底前完工率将达到70%(2300户)以上。国道310伊河特大桥、洛河大桥及省道539大桥建成通车,连霍高速东出口收费站投入使用。新建成并投入使用停车场4座,新增停车位800余个、机动车充电桩210台。
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围绕“南部山水游、中部文化游、北部民宿游”三条文旅产业发展带,以“三山”“两馆”“一名人”为重点,大力培育新文旅产业业态。“行走河南读懂中国”玄奘故里文化旅游数字化展示项目数字建模工程3条特色精品旅游线路设计、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等工作正在推进,高质量举办“夏都品夏·潮玩偃师”偃师区首届文旅文创产品设计大赛,新文旅产业发展迅猛。
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依托镇卫生院大力发展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机构,并在集体经济较好的村建设小型集中养老服务点。加快推进邻里中心、乡里中心、社区体育公园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上半年累计建成邻里中心18个,第一批20个乡里中心试点村已全部投入运营,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靠前服务助力企业“加速跑”。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形成“一企一专班”,区级领导帮扶重点企业138家,助企干部497名分包企业604家,实现助企工作全覆盖,企业反映问题办结率达到100%。聚焦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完善联审联批机制,推进“承诺制+标准地”改革,运用市场化手段筹措资金,加快推进项目落地建设,上半年共谋划实施“三个一批”项目35个、总投资275.9亿元。
抢抓风口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精准把握产业发展风口。坚持以创新为引领推动传统产业提档升级,以市场为导向抢占风口产业新赛道,加快龙海电子玻璃有限公司信息显示超薄基板生产线二期、建龙微纳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吸附材料产业园改扩建、新星轻合金材料(洛阳)有限公司锂电池用铝合金箔材生产、三合绝热等重点项目建设进度。
全力壮大特色产业。立足偃师自身优势,抢抓特色种养、乡村旅居等产业风口,在葡萄、银条、小麦育种等方面做足文章,加大种植结构调整力度,探索多种农业观光体验项目与生态农业和休闲农业联动。以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为抓手,通过乡村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依托窑洞等特色资源,着力打造一批高端民宿品牌,逐步形成“吃农家饭,住农家屋,走生态路”的旅游休闲体验产业。
吹响文旅产业发展号角。围绕“南部山水游、中部文化游、北部民俗游”三条文旅产业发展带,以“三山”“两馆”“一名人”为重点,大力培育新文旅产业业态。统筹推进二里头片区9个示范村集中连片打造工作和城区特色消费街区建设。围绕热门IP开发文旅产品,实现做热文旅IP与做好文旅产品的有机结合,把文旅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加快创新平台建设。抓好智慧岛、科技产业社区、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建设,大力引进外部新型研发机构,积极引入有经验有资源的运营团队,以科研项目为纽带,更好地对接市场、集聚人才、吸引资本,高效推进科研攻关和成果转化。把发展新型研发机构与发展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机构结合起来,大力支持恩菲偃师研发基地科研成果运用,推动科研项目在洛阳本地产业化,高水平建设一批科技孵化平台、研发中试基地,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服务企业创新发展。积极对接与偃师产业契合度高的沿海城市,建设一批“飞地孵化器”,在更大范围对接优质创新资源、孵化创新型企业,待企业孵化成熟后,再引导企业到偃师进行产业化,进而推动偃师产业转型升级。
加快创新人才引育。围绕重点工作,整体谋划,按需引进人才。采取“校城融合”“校企融合”等发展模式,组织人才需求单位走进职业学校,“订单式”引进人才智力。通过“以赛促训”方式,举办专业技术比武、技能大赛等活动,检验提升各类人才的实战能力。搭建人才培训阵地,建立人才服务“政策包”,制定优惠政策,着力集聚更多紧缺实用人才。
加快创新主体培育。突出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健全科技型企业“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梯次培育机制。用好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等优惠政策,充分调动企业抓创新的积极性。严格落实各级领导包联企业制度,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研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申请条件、认定标准、优惠政策等,精准指导和帮扶更多企业进入高新技术企业行列。广泛开展有研发机构、有研发人员、有研发经费、有产学研合作的“四有”研发活动,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全面激发企业科技创新活力。
全力推动产业链招商。明确产业发展思路,以打造千亿级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集群为引领,着力构建“362”产业发展体系,推动“五链”融合,形成更有效的协作关系,为洛阳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提供有效支撑。立足自身、主动作为,建链、延链、稳链、强链,全员招商、精准招商,加快推进项目落地见效。
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加大对龙头企业、头部企业的引进力度,立足偃师现有龙头企业,着手引进和培育相关龙头项目或关键性项目,延长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引导企业数字化转型。以工业企业“三大改造”为抓手,引导企业加快推动工艺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强化保障 当好服务企业“排头兵”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持续巩固拓展民营经济“两个健康”示范区创建成果,着力构建“亲”而有度、“清”而有为的新型政商关系。发挥好区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作用,落实好各项优企惠企政策。常态化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积极践行“121”工作法,用好24小时企业服务热线电话,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让企业“唱大戏”“当主角”。
优化法治环境。优化法治服务,推行包容审慎监管,严格规范执法司法,依法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加快形成有利于企业健康发展的法治环境。大力弘扬契约精神,严格履行向市场主体依法作出的承诺,持续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努力营造人人讲诚信、事事守信用的良好氛围。
锻造过硬队伍。积极为干部“走出去”创造条件,常态化选派优秀干部和优秀企业家到先行地区跟班学习、到龙头企业挂职锻炼。坚持专业培训和实践历练相结合,扎实抓好分级分类专题培训。大力弘扬深度研究工作、一线解决问题、勇于攻坚克难、主动靠前服务、狠抓闭环落实等优良作风。严格落实“13710”工作制度,立说立行、马上就办。(石丹婷/文 王祝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