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兵三个月可能会很苦,但我已经做好准备,我一定会好好干,努力干,不能让你们失望,等我好消息!”新兵家长陈丽敏一遍遍地读着儿子的回信,不禁眼眶湿润了,觉得儿子经过一个多月的部队生活,忽然间长大了不少。
“新兵三个月可能会很苦,但我已经做好准备,我一定会好好干,努力干,不能让你们失望,等我好消息!”新兵家长陈丽敏一遍遍地读着儿子的回信,不禁眼眶湿润了,觉得儿子经过一个多月的部队生活,忽然间长大了不少。
陈丽敏家住洛龙区太康东路街道办事处大西村,她的儿子张鹏飞今年9月份应征入伍,正在新疆军区某部服役。半个月前,陈丽敏给儿子写了封信,告诉他爸爸妈妈身体都很好,让他不要牵挂,并嘱咐他在部队要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安心服役。“孩子收到信后,给家里回了信,得知儿子在部队一切都很好,作为家长我们很欣慰。前段时间,孩子刚发津贴,就第一时间给我发了个‘红包’。”陈丽敏激动地说。
像张鹏飞的家长一样,今年还有不少从洛龙区入伍的新兵家长都主动给孩子写信,报平安,鼓士气。这是该区积极发挥“五兵”编外指导员作用的一项具体举措。新兵入伍后,区征兵办组织编外指导员与新兵家长签订了“联系卡”,督促家长主动给孩子写信,会同新兵家长定期与新兵所在部队领导联系,了解新兵现实表现和思想动态,搞好跟踪服务,积极协助部队共同做好新兵思想工作。
“虽然现在通讯技术很发达,打电话、发微信都很方便,但书信更有温度,更有情感,可以随时阅读反复阅读,还有一定的保存价值。对很多新入伍的战士来讲,与家人以书信的形式进行交流感觉既新鲜又亲切,具有很好的教育激励作用。”洛龙区人武部部长、县级编外指导员智建国说。
两地书,架起了军地之间沟通的桥梁;两地书,加深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亲情。一封封家书,捎去的不仅是问候和鼓励,更饱含深情和期盼;一封封家书,表达的不仅是思念和孝心,更传递信心和决心。(马中良 何成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