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组干部‘微腐败’直接影响党群干群关系。近年,我们查处的多是村组干部‘微权力’的滥用。”
“村组干部‘微腐败’直接影响党群干群关系。近年,我们查处的多是村组干部‘微权力’的滥用。”
栾川县纪委监委探索通过案件分析倒查村组干部“微腐败”,不断健全“微制度”,以点促面设计“微课堂”,规范“微权力”的使用,营造良好的“微生态”,实现推动以案促改工作闭环管理和提质增效。在此背景下,村组干部以案促改“五微”并治的闭环管理模式应运而生。
2019年该县村组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占全年案件总数比例超过70%,针对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问题频发现象,栾川县纪委监委制订印发《栾川县以案促改上下联动乡村行工作方案》,选取涉及农村扶贫领域贪污腐败、截留挪用专项资金、私自处理集体资产、资金收入不入账等方面的典型案例,在全县214个行政村(社区)中持续开展专项以案促改工作。
严惩“微腐败”,强化震慑
如何管好村集体“钱袋子”?
今年以来,栾川县以规范村组干部“微权力”为切口,以村组干部警示教育为重点,以以案促改乡村行为抓手,坚持高站位谋划、高频次检查、高刚性执纪、高密度通报“四高”机制,给村组干部集体打上“预防针”。
重点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结合今年省委巡视组在栾川巡视的实际情况,将省委巡视、本级巡察和纪委监委执纪办案贯通起来,形成上下联动工作机制,深挖农村扶贫领域资金使用、农村“三资”账户管理混乱、克扣涉农款物、损害群众利益等问题,重拳出击、正风肃纪。
截至目前,处置问题线索376件、立案234件、党政纪处分238人,同比分别增长211.3%、58.3%和65.7%,采取留置措施6人,移送司法机关3人,其中,处分村组干部159人。切实做到逢案必查、逢案必改、因案制宜,形成高压态势,强化不敢腐的震慑。
开设“微课堂”,时时敲警钟
“我干了几十年村支书,以前总是爱当家、好面子,对于村里的大小开支,总想自己说了算,有些事没有严格按规矩办。这次受了处分,敲响了警钟,也给我上了深刻的一课,以后不再犯这样的错误了。”在栾川县村组干部以案促改讲堂上,村干部结合自身违纪问题深刻剖析,分别进行了表态发言。
在以案促改讲堂开课前,由县纪委监委指导乡镇纪委精选本地典型案例,按照“一课一选案、一课一主题、一课一特色”的要求,重点选取婚丧喜庆事宜操办、集体资产管理、救灾款物发放等与村组干部工作职责联系紧密的事项设计课程。通过把“权”和“责”讲清楚,切实把典型案例提炼“活”、剖析透,以身边案例教育身边人,强化不敢腐的震慑。
在以案促改讲堂上,由乡镇党委召集全镇村组干部参加,乡镇纪委书记通报典型案例,县纪委监委抽调纪委监委机关、法院、检察院、财政、审计等部门业务骨干建立“讲师团”,安排讲师现场授课,根据案件类型讲制度、讲纪律、讲规矩,分析违纪违法事实,分析违规利害关系,使村组干部切实增强“不想腐”的自觉,避免村组干部再犯同样的错误。
“我们通过村组干部以案促改讲堂,把警示教育开展到村组干部身边,全覆盖推进现场教学,零距离传递警示震慑,切实增强村组干部的廉洁意识和拒腐防变能力。”栾川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管好“微权力”,公开流程图
去年5月以来,秋扒乡北沟村严格按照规范后的工程招标“微制度”流程,完成了总造价230万元的休闲广场修缮、道路铺设、美化亮化、集体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等。村里所有开支经过“组财村管乡监督”制度的监督,全程公示,赢得群众赞许。
“村组干部权力不大,但都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探索通过盘点‘微权力’,建立村级‘微权力’清单制度,推动以案促改工作在农村扎根结果。”栾川县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该清单共梳理危房改造资金使用、征地拆迁、低保评定、救灾款申请、村民用章管理等权力事项17项。
在县纪委监委的指导下,各村对照清单逐一绘制“微权力”运行流程图,细化事项名称、责任主体、权力依据和操作流程,使村组干部手中的权力有了明确“边界”,从而使村组干部的“微权力”更加公开透明。
“盘点‘微权力’、公开流程图,在使权力受到监督的同时,也拉近了基层干群关系,更重要的是群众对党支部更加信任了,支部的堡垒作用更加强大了。”白土镇马庵村党支部书记牛鸿儒说。
建立“微制度”,督促真执行
村民小组花钱,村里管,乡镇还要再次进行监督,“组财村管乡监督”制度始于栾川县深入开展的以案促改工作。
“我们认真梳理村组干部案件反映出的廉政风险点,归纳‘权力清单’中发现的制度漏洞,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和各乡镇结合工作实际建章立制。”该县纪委监委工作人员说道。
结合实际,该县先后制定并推广了“组财村管镇监督”制度和《党员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若干规定》《栾川县农村“三资”管理办法》《栾川县村级集体经济资产收益分配管理办法》等,促使“微权力”规范运行。
“我们听说村里开支200元以上就需要村民小组会议研究,还要在乡里公示账目,公开透明,大家都很放心。”近日,栾川县秋扒乡秋扒村群众说到“组财村管乡监督”制度的实施,纷纷点赞。
与此同时,为切实把这些“微制度”转化为治理效能,实现以案促改闭环管理,栾川县纪委监委与县委县政府督查局联合开展常规督查和专项检查,让制度执行落到实处、制度意识入脑入心。
营造“微生态”,带动好政风
村组干部行使权力是否规范,直接关系到基层群众对全面从严治党的满意度。
“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每减少一分,群众的获得感就能增加一分。深化以案促改,不仅切实维护了群众利益,而且带来了村组干部作风的转变和政治生态的改善。”栾川县纪委监委负责人表示。
今年以来,栾川县委全面从严抓党风、促政风、转作风,按照有案必查、有漏必堵、有警必示、有章必建的以案促改工作原则,不断做深做细案件查办“后半篇文章”。
特别是随着村组干部以案促改工作的持续深化,全县近万名基层党员干部接受警示教育,查纠问题165个,排查廉政风险点90余个,修订完善制度40余项,一体推进“三不”机制,提升了基层反腐败的效能。
村组干部“不敢腐”的震慑已经形成,“不能腐”的制度笼子逐步扎紧,“不想腐”的自觉正在形成,以案促改改出了党委政府的号召力、党员干部的执行力、广大群众的向心力,改出了风清气正好生态,凝聚起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正能量。
下一步,栾川县将不断巩固和扩大基层正风反腐工作成果,继续深化“五微”并治,在实践中完善,在探索中创新,真正打通基层监督“最后一公里”,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把全面从严治党覆盖到“最后一公里”,以正风肃纪反腐实际成效取信于民。(李秀一 王丹阳 郭红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