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在伊滨区孝文街道西棘针社区,一处被当地人称为“鸽子谷”的山坳灯火通明,60个规模不一的鸽棚里,鸽子正在产蛋。
鸽棚里,一排排鸽笼整齐摆放,雪白的鸽子或站或卧,咕咕叫成一片。养鸽大户吕江涛穿梭其间,专心收鸽子蛋。只见他熟练地探手入笼,指尖轻巧地掠过巢盘,1枚、2枚、3枚……洁白的鸽子蛋被一一放进托盘,在灯光下泛着青白色的光泽,宛如一颗颗夜明珠。
“每晚7点到8点,是我们养鸽人最幸福的收获时刻。你看,还热乎着呢!”吕江涛兴致勃勃地说,可别小看了这些鸽子蛋,在市场上可是论个卖的“金疙瘩”,批发价一枚3元、零售价一枚5元。他有3个棚,每个棚1000多对鸽子,一晚上能收300多枚鸽子蛋。
“一对鸽子一个月能下3次蛋,一次2枚。”吕江涛介绍,他的鸽棚里最近安装了全自动喂料机,比过去人工投喂效率高10倍,所以他现在一个人就能轻松管理3个棚。喂鸽子时,该机器的金属食槽能通过预定轨道滑至每个笼位,将美味的玉米粒与豆粕混合饲料送到鸽子跟前。
在西棘针社区,吕江涛只是100多个养鸽户之一。要说领头人,不得不提宋继峰。
1999年,宋继峰还是当地的一名工人,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一则养鸽广告,从此便踏上了养鸽之路。“打小我就知道伊滨有养鸽的传统,不管是肉鸽还是信鸽都有人养,我小时候也养过,因此想先买30只鸽种试试。”宋继峰说,经过几年起起落落,他成了远近闻名的养鸽致富能手。
“一个人富不算本事,让大家都富起来才是真本事。”宋继峰说,担任社区党支部书记后,他带领群众成立合作社,以“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稳步提升鸽子养殖规模和效益。截至目前,西棘针社区养殖鸽子约20万对,日销售乳鸽1000只、鸽子蛋15000余枚。全社区60个鸽棚的鸽子蛋每天都会集中装箱,统一经社区牵线,直供南方批发市场,年销售额突破千万元。
“从繁育到产蛋再到销售,链条短、环节稳,一年四季收入稳定,是真正的‘金饭碗’。”宋继峰说。(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赵硕 通讯员 任费伊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