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彭仕乾是一位怀旧的人,家里有些老物件即便过时或不能用了,他也不舍得丢弃,收藏起来留个念想。其中,有一台收录机,是40多年前他与爱人旅行结婚时购买的,虽说花了他近5个月的工资,但带给一家人的欢乐是无穷的,成为他们结婚的见证。
市民彭仕乾是一位怀旧的人,家里有些老物件即便过时或不能用了,他也不舍得丢弃,收藏起来留个念想。其中,有一台收录机,是40多年前他与爱人旅行结婚时购买的,虽说花了他近5个月的工资,但带给一家人的欢乐是无穷的,成为他们结婚的见证。
旅行结婚,购买了一台收录机
彭仕乾今年73岁,家住西工区中电阳光丽水湾小区。近日,他把收录机从地下室拿上楼。这台收录机是三洋牌的,银色,看起来很小巧,有播放、录音和收音等功能。“好久没拿出来了,看到晚报上的老物件栏目,我就想起了它。”老人笑着说,除了收音调台的旋钮失灵,没其他毛病。
彭仕乾是四川人,爱人李晓敏是偃师人,比他小5岁。1978年,他们在内蒙古通辽当兵时相识并相恋。
1980年4月,李晓敏办理了退伍手续,回老家前与彭仕乾在当地登记结婚。彭仕乾说,他们没有举办婚礼,而是选择一种时髦的方式——旅行结婚。
当时,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经济比较活跃,彭仕乾夫妇决定去走一走、看一看。他们搭乘火车南下,走一路玩一路,目的地是广东海丰。“有个退伍战友是海丰人,他邀请我们过去。”彭仕乾说,当地有一个自由市场,销售收录机、手表等电子产品,战友带他们去逛了逛。
说是市场,其实是一个两三百平方米大的院子,但前去看新鲜的人不少。彭仕乾在那里看上一款收录机,音质好、功能多,且轻便易携带,他一问价格,250元。
好家伙!自己每月工资才52元,一台收录机抵得上近5个月工资。在商贩的极力推荐下,彭仕乾动了心。他发现,新婚妻子对收录机也很感兴趣,忙着询问有哪些功能。他想着没给新婚妻子准备啥彩礼,干脆买一台收录机当彩礼。于是,他咬咬牙,最终以248元的价格买了下来。
收录机带回家,在亲戚邻居中引起轰动
旅行结束后,彭仕乾夫妇带着收录机回到偃师。当时,收录机刚开始流行,很多人没见过。因此,他们带回的收录机在亲戚邻居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大家纷纷来瞧稀罕。
“我们还买回来几盘磁带,其中就有邓丽君的歌曲。”彭仕乾说,他们把磁带放进收录机,邓丽君婉转悠扬的歌声响起,在场的人听得如痴如醉。
收录机的录音功能,也引起不少人的好奇。彭仕乾将专门用于录音的空白磁带放进去,大家抢着上前录音。当各种搞怪的录音播放出来后,大家无不哈哈大笑。
彭仕乾休完假返回部队后,李晓敏也到县城医院上班,她把收录机带到了医院的宿舍里。医院同事对这台收录机也充满兴趣,尤其是单身的女同事,为了听歌,下了班就往宿舍钻,宿舍里每天都很热闹。
其间,彭仕乾回到偃师,喜欢用收录机播放一些军旅歌曲。此外,邓丽君的《何日君再来》、殷秀梅的《幸福在哪里》、关牧村的《吐鲁番的葡萄熟了》,都是那个年代流行的歌曲,也都是他爱听的歌。
保持良好心态,生活要像收录机一样“唱着过”
1982年,彭仕乾转业回到偃师,收录机使用得更频繁了。市面上推出了新的歌曲磁带,他第一时间购买回来,家里磁带最多的时候有50多盘。他还经常用收录机收听广播,了解国内外大事。
随着时代发展,电视机走进寻常百姓家。彭仕乾买了一台上海飞跃牌的黑白电视机,但收录机并未被束之高阁,他和爱人依然经常使用。儿子小时候学背唐诗,他常用收录机来录音。
1986年,彭仕乾夫妇来到洛阳工作,也把收录机带了过来。一直到20世纪末,收录机在他们家中一直占有一席之地。“这台收录机质量很好,几乎没出过故障。”彭仕乾说,即便后来收录机不常用了,爱人还是很爱惜,将其放进柜子,用布盖着。
彭仕乾说,以前娱乐活动少,这台收录机为枯燥的生活增添了色彩,提高了生活品质。“收录机是时代的缩影,也是我与爱人的结婚见证。”彭仕乾说,看到这台收录机,往日的生活场景就会浮现在脑海中。生活琐碎,要保持良好心态,像收录机一样“唱着过”。
每个老物件,都留有真实的岁月痕迹,记录了那个时代的真实生活;每个老物件背后,都有一个或一些让人难忘的故事,承载了那个年代的点点印记和精神财富。(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魏巍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