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家住涧西区青岛路一社区的97岁老人肖菊秋,在儿子莫湘民的搀扶下,走进了社区党委书记王奕的办公室。
肖菊秋(左)将捐款交到社区工作人员手中
昨日上午,家住涧西区青岛路一社区的97岁老人肖菊秋,在儿子莫湘民的搀扶下,走进了社区党委书记王奕的办公室。
“王书记,这是我的一片心意,这次请一定收下。”肖菊秋从怀里掏出了一沓钞票,她的眼里泪光闪烁,动情地说,“这钱放社区,比留在我的账户里有意义”。
为感谢“救命之恩”,她萌生给社区捐款的想法
“我爸在我妈退休前就不在了,对于我妈的这个决定,我们兄弟几个都很支持。”莫湘民说。
1956年,肖菊秋随丈夫一起从湖南老家来洛支援工业建设,入住青岛路一社区,后来从大唐洛阳热电有限责任公司退休。莫湘民告诉记者,他们家中原有兄弟姊妹5人,他排行老四,后来,大哥和小妹因故去世,剩下了他和二哥、三哥。“我的两个哥哥都定居外地,平日里主要由我来照顾母亲。但在之前疫情期间,我被封控在外,母亲被社区工作人员精心照料,她一直记得。”莫湘民说。
王奕回忆,肖菊秋是辖区内的独居老人。疫情期间,肖菊秋和儿子分别被封控在不同小区。肖菊秋年事已高,无法自己做饭,在社区的协调下,邻居们承担起了每日轮流给她送饭的任务,社区还派出专人,定时上门为她做核酸检测,查看身体状况。在一次核酸检测中,社区工作人员发现肖菊秋受到感染,为了最大限度缓解她的焦虑情绪,社区经多方协调,特事特办为肖菊秋开辟了绿色就医通道,并定时陪她聊天,帮助她渡过了难关。
后来,肖菊秋给社区写了一封感谢信,表达了想给社区捐款的想法:“你们是我的救命恩人,大恩大德铭记终生,请允许我将存款交给你们。”
一直看淡钱财,滴水之恩愿涌泉相报
“母亲一直看淡钱财,滴水之恩愿涌泉相报。”莫湘民说,当他得知母亲的想法时一点也不意外,在他看来,这是母亲的做事风格。
“肖菊秋老人找过我们很多次,想把她20多万元的积蓄都捐给社区治理发展(慈善)基金,被我们拒绝了。”王奕说,身为社区工作人员,照料肖菊秋是他们的分内之事。同时,他们也能理解肖菊秋的心情,考虑到她年事已高及生活、身体等多重因素,并不赞成她的这一做法。
但肖菊秋一直都没有放弃,在儿子的陪同下多次前往社区要求捐款。“我们都很感动,最终同意接受她捐1万元钱。”王奕说。
肖菊秋为何如此执着?莫湘民说,母亲曾多次对他说,自己的年纪大了,花不了多少钱,这钱放社区比留在她的账户里有意义,“我们兄弟几个生活条件都还可以,母亲捐款后若再有用钱的地方,我们也有能力出钱,所以我们支持她捐款的想法,她这个年纪了,开心是最重要的”。
对别人大方,对自己却“啥都舍不得”
在肖菊秋的家中,记者看到,老人家中的陈设极其简单,家具都是用了几十年的老款式,客厅内摆放着一台老旧的电视机。莫湘民扭过头小声地说:“我母亲对自己可抠了,这台电视机还是在二手市场花500元钱买的。”
除了二手电视机,肖菊秋家中还有不少东西她也是能买二手的就不买新的。莫湘民介绍,母亲是一个物欲极低的人,对自己“啥都舍不得”。别人若是给了她能穿的旧衣服,她就不买新的,一件衣服穿二三十年是常事。在饮食上,肖菊秋也不挑食,一碗面条、一个馒头就能吃得很高兴。
在采访中,记者得知,这并不是肖菊秋第一次捐款。2007年,莫湘民陪同母亲回到湖南老家,听闻一个远房表亲家中遇到困难,无力供孩子继续读书,肖菊秋当即承诺,每个月资助对方1000元钱,直到孩子大学毕业,此后,更是无偿拿出20万元为对方盖新房。
此外,疫情期间,肖菊秋、莫湘民母子为社区捐赠米、面、油等爱心物资;肖菊秋在退休后学习书画,进入我市画家协会,成为小有名气的书画家,截至目前,为社会各界捐赠书画作品数百件。
爱心款专款专用,社区拟推出“肖菊秋5元福利套餐”
肖菊秋老人向社区捐赠的这1万元钱将如何使用?
按照社区的计划,这笔钱将存入青岛路一社区治理发展(慈善)基金,用于社区治理及公共服务。按照老人意愿,社区在征求辖区居民意见后,拟将这笔钱以立项、专款专用、公示的形式,用于社区邻里食堂燃气改造公益项目,降低邻里食堂餐食成本,反哺社区高龄老人群体。
“这一项目实施后,我们打算在邻里食堂推出以老人名字命名的‘肖菊秋5元福利套餐’,凡辖区内年满65岁的人都可购买,让老人的爱心传播开来。”王奕说。(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王若馨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