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网首页 新闻 县区 百姓呼声 电子报 洛阳社区
简体 繁体
偃师 | 孟津 | 新安 | 栾川 | 嵩县 | 汝阳 | 伊川 | 宜阳 | 洛宁 | 洛龙 | 西工 | 涧西 | 伊滨 | 老城 | 瀍河
每亩多种2000株 亩均增产600斤!破解玉米增产背后的“科技密码”
您当前位置: 洛阳网 >> 县区频道 >> 孟津 正文   通讯员:  2024年07月10日 08:39
分享到微信: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每亩多种2000株、亩均增产600斤!近日,记者获悉:依托“良种密植”技术,孟津区6000亩玉米试验田已全部完成播种。

  “今年面积是去年的60倍,群众种植热情都很高,去年实打实的增收数据让大伙尝到了科技兴农的甜头。”孟津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陆航说。

  “良种密植”技术是密植滴灌精准调控技术的简称。陆航介绍,这一技术主要通过选取优质新品种,以密植技术为核心,以水肥精准调控为关键,推动良种、良机、良法等要素有机融合,让群众掌握增产增收“粮”方。

  根据去年试验田的数据,每亩玉米株数从4000提升至6000,多种2000株可增产600斤,亩均产量达到1700斤。今年已带动周边群众累计种植2万亩。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良种密植”技术主要选用株型紧凑、耐密抗倒、优质高产、适宜机收的新品种。除了好种子,高科技农业机械也让玉米种植越来越有“科技范儿”。

  在孟津区白鹤镇,玉米种植大户王新强指着一台播种机说:“这台大个子可是个多面手,能干得很。”他所指的播种机全称为种肥同播精量播种机,可同步完成播种、施肥、铺设滴灌管三项任务。车上还配备有北斗导航系统,种出来的地垄很直。同时,还可以精准调控株距,一穴一粒,省去了后期剔苗的麻烦。

  播种机在工作时,滴灌管被浅埋于地下2厘米至3厘米深,在玉米生长过程中,通过管道就可以将其所需的水分和养料精准输送至根部,让玉米“吃得更饱、喝得更足”,节水、省工又高产。

  一亩地多种2000株,如何“排兵布阵”才能既提高种植密度,又确保采光通风?陆航介绍,在种植方法上,新技术将以往的等行距种植改为宽窄行种植。此前玉米行与行之间距离相等,都是60厘米左右,现在则是一行40厘米、一行80厘米宽窄交替,疏密结合不仅有利于玉米生长,还便于土地轮作休耕,保持土壤肥力。

  “好种子、好农机、好技术,再加上乡亲们的用心管理,想不增收都难。”王新强看着完成播种的黄土地,对今年秋季的收成满怀信心。(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郭飞飞 通讯员 郑占波 刘芳芳)

百姓呼声·
精彩图片·孟津
新闻排行
  • 《公交运营改革方案》引发市民和网友持续关注
  • 洛平:一碗面何以“扯”出泼天流量
  • 洛阳推出29条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举措
  • 隋唐城遗址植物园:缓扫落花 留住诗意秋景
  • 老城区:盘活闲置房 打造新民宿
  • 洛阳市气象台发布暴雨蓝色预警 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
  • 洛阳市运会足球赛雨中开赛
  • 上周,洛阳网“百姓呼声”平台共收到网友发帖1859条
  • 9月18日14时,洛阳启动市级防汛四级应急响应
  • 洛阳市消防救援支队一级消防士李闯:从个人夺冠到...
  • 县区新闻排行
  • 涧西区:网格全覆盖 民心聚起来
  • 老城区:打造体验场景 激发文旅新活力【组图】
  • 上好“法治第一课” 迈好军旅第一步
  • 伊滨区寇店镇:发展小米产业 闯出振兴大道
  • 栾川县重渡沟示范区:雾漫山乡景如画【组图】
  • 栾川县石庙镇:鲜食玉米串起产业链
  • 老城区琴书路(玉屏路至赵粉路段)通车
  • 涧西区西苑路实验小学邀请法制副校长送法进校园
  • 华润电力洛阳公司举办“电启新篇 绿创未来”公众开...
  • 庞村镇军屯社区:党建引领强治理 便捷出行解民忧
  • 诚邀通讯员 报道身边事
    县区频道登录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4112012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1608238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豫B2—20060064  
    网络服务:(0379)65233606 65233616  业务咨询:(0379)65233618 65233767 传真:(0379)65233529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79)65233605
    地址:洛阳新区开元大道218号 报业大厦22层 邮编:471023
    本站法律顾问 北京盈科(洛阳)律师事务所 张运超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