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绿水青山、畅享田园牧歌,“珠链”串起美丽乡愁;做大特色产业、打造和美乡村,处处抒写幸福生活;创建“五星”支部、激活乡里中心,绘就时代崭新画卷!
回归绿水青山、畅享田园牧歌,“珠链”串起美丽乡愁;做大特色产业、打造和美乡村,处处抒写幸福生活;创建“五星”支部、激活乡里中心,绘就时代崭新画卷!
2023年以来,宜阳县全力实践“千万工程”经验,全面贯彻市委乡村振兴“151”工作举措和“4+2”阶段性工作重点,通过抓富民产业促群众增收、抓环境整治促生态宜居、抓基层建设促治理提升、抓要素保障促乡村活力的“四抓四促”工作举措,链接“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的内在逻辑,强化农民增收举措,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连续两年荣获“全市乡村振兴先进县”,成功创建全国第七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走出了一条“业兴、村美、人和、共富”的乡村振兴新路。
乡村产业 向新而立
发展才是硬道理,群众笑脸是最佳“主考官”。
在产业发展主战场,宜阳发扬拼抢精神,坚持科技兴业,数质并重做好“土特产”文章,发展富民产业,中药材、肉牛养殖等特色产业发展如火如荼,农业规模化、特色化、品牌化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强县富民之路越走越宽广。
“土地流转+龙头带动”,促特色种植增效。宜阳着力构建乡村现代产业体系,实施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出台特色产业奖补政策,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和统一社会化服务,全县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率达79%。
以益民控股为龙头,以北部8个乡镇为重点,建设10万亩麦椒产业带;以红日药业为龙头,以南部5个乡镇为重点,建设10万亩中药材产业带,初步形成“北椒南药”特色产业发展格局。
探索建立“公司+合作社+农户”“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农户”等联农带农机制,推广实施多种利益分配模式,实现小农户与大产业有机衔接,带动全县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在10万元以上。
“多元融资+政策带动”,力促肉牛产业提质。2023年,宜阳完成新建6个千头以上规模养牛场,创建韩城镇、柳泉镇2个万头肉牛示范乡镇。今年将投入奖补资金2400万元,引导社会投入2.7亿元,实施“22111工程”,新建扩建千头以上规模养牛场2个,创建高村镇、董王庄乡万头肉牛示范乡镇2个,盘活伊众万头养牛场1个,培育肉牛示范村10个、示范户100户,2024年牛饲养量有望在9万头以上。
“精准培训+品牌赋能”,引领群众稳定就业。围绕“人人持证、技能洛阳”建设,分领域、分行业、分群体开展技能培训。2023年,全县组织开展家政、康养、焊工、特色种养等各类技能培训2.3万人次,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8400余人,实现就业的人员工资普遍提高35%,提升了收入的稳定性、持久性。
培育“宜阳红家政”“宜阳足疗”“宜阳电商”等人力资源品牌,实现规范化培训、规模化输出、产业化发展。其中“宜阳红家政”入选全市首批十大人力资源品牌,与郑州、西安等市长久合作,劳务输出2万余人,人均年收入7万元,真正实现“一技在手,就业不愁”。
乡村建设 向美而生
美好孕育希望,示范引领提升!
改善人居环境,既关乎乡村面貌的“面子”,又关乎生活品质的“里子”。宜阳不断创新完善乡村建设体制机制,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探索供排水“投融建运管一体化”模式。积极构建“一川两山三张网、智慧管理到终端”城乡供排水一体化格局,实现污水收集全覆盖,集中供水率达到96.6%,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的改厕率达到75%。
坚持高位推动,集中推动垃圾分类、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改善等人居环境痛点难点化解;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暗访督查,围绕“月调度、季通报、年终考评”推进机制,实施“问题排查、交办、整改、销号”闭环管理,从试点到全域,美了“面子”,实了“里子”,凝聚了人居环境持续提升的强大合力。
截至目前,完成闲置废弃宅基地、“空心院”整治2800余处、“一宅变四园”1456处,硬化通组通户道路11.4公里;创建市、县两级“美丽乡村”88个,串珠成线,连线成片,着力打造香鹿山、柳泉、韩城、莲庄等乡村振兴示范区;“三村”创建所有村全部达标,其中“示范村”45个、“精品村”10个,村村换新貌,百姓笑开颜。
坚持乡村运营,促进乡村多元发展。宜阳以发展乡村旅游和民宿经济为重点,释放农文旅融合新活力。重点实施洛水昌谷、七彩童话动物王国、西游圣境、汉唐驿城、灵山秀水“五园”提质升级,杏花村、东韩村窑洞民宿,红赵保中医研学基地,王莽村、宜溪印象露营基地、花果山星空露营等乡村旅游打卡地脱胎换骨,绘就省级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同时,强化运营思维,入库乡村运营人才146人、运营商26家,与运营商强强合作,让美丽乡村迈向美丽经济,精品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过50万元。
乡村治理 向和而行
以治理之“和”,创造生活之美。
宜阳以“五星”支部创建为统领,立足群众需求导向,以村党群服务中心提质升级为抓手,依托乡里中心建设,推动服务功能多元聚合,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
持续推进“五星”支部创建。宜阳县坚持以创建促振兴、兴产业,推动高质量发展。2023年创建“五星”支部8个、“四星”支部45个、“三星”支部139个,推动组织链与产业链、生态链、平安链、幸福链相融。坚持工作例会制、“创建指数”发布制、“月晒季争”整顿制、“工作动态”通报制“四制融合”,促进乡村善治水平全面提升,“五星”闪耀宜阳大地。
充分发挥乡里中心作用。宜阳县坚持“公建民营”“运营前置”,按照“大村单独改、散村整合改、小村托底改”的思路,健全“一单五送”机制,形成了香泉村“市场运营+数字赋能+积分管理”,河下村“康养+理疗+日间照料”,竹溪村“旧修复、巧改造、活运营”等丰富多样的模式,建成乡里中心347个,提升完善基础公共服务功能,打造“一站式”生活服务圈,延伸“最美一公里”。
金融“活”水强保障。宜阳坚持引导金融机构优结构、扩规模,为群众“贷”来致富新希望,全力破解涉农主体“融资”瓶颈,筹措风险补偿资金,通过政府增信、银担合作、分担风险,创新开展集体经济合作社、智慧畜牧等特色信贷业务,撬动银行新增涉农贷款12.42亿元,增量居全市第二,为乡村澎湃发展注入新动能。着力推动农业保险扩面提标,为5.23万户农户提供10.88亿元风险保障,护航农业稳产、农民增收。
一切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宜阳将加大工作推进落实力度,在促进和美乡村建设中先行示范,在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上迈上新台阶,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乘势而上、再谱新篇。(宜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