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田间管理重点是除草和松土,另外就是看看丹参发芽率怎么样,如果丹参发芽率不够的话,就要继续补苗,确保今年的丹参丰收。”眼下正是丹参田间管理的关键期,在嵩县城关镇叶岭村千亩丹参科技示范产业基地内,镇人人大代表联络站组织农林科技员走进田间地头,向群众现场讲解丹参管理的技术要点。
“丹参田间管理重点是除草和松土,另外就是看看丹参发芽率怎么样,如果丹参发芽率不够的话,就要继续补苗,确保今年的丹参丰收。”眼下正是丹参田间管理的关键期,在嵩县城关镇叶岭村千亩丹参科技示范产业基地内,镇人人大代表联络站组织农林科技员走进田间地头,向群众现场讲解丹参管理的技术要点。
近年来,城关镇人大代表联络站在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活动中,围绕“把联络站建在产业链上,把代表聚在产业链上,把问题解决在产业链上,把代表作用发挥在产业链上”的工作目标,将全镇94名市县镇人大代表全部编入5个人大代表联络站,引导人大代表在产业发展、民生实事、乡里中心建设等重点项目建设中,建言献策,鼓励村集体结合“三变”改革,将荒山荒坡、低效生态林整合利用,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题下,扩大特色产业种植规模,探索“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方式,带动群众广泛参与致富产业,助推镇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该镇叶岭村是丹参中药材种植基地村,近年来,叶岭村结合气候、土壤条件和群众种植习惯,采取“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三金叠加”的发展模式,成立集体经济合作社,开展以“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为主要内容的“三变”改革,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提高群众的主人翁意识,提升群众的劳动收益,齐心协力,助推兴村富民。
??市人大代表、叶岭村党支部书记董广聚说:“叶岭村目前共流转土地2400亩,全部种植丹参。每亩丹参纯收入达到4000元左右,丹参全业态、全链条,可年创产值300余万元。并通过开发丹参蜜、丹参茶、丹参炖鸡等特色餐饮,紧盯‘文旅融合+康养+生态’乡村旅游新风口,齐心协力,助推兴村富民,全业态、全链条,拓宽乡村旅游致富路。”
听民声、聚民智、惠民生,叶岭村坚定不移走绿色产业富民之路,成为推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缩影。城关镇人大代表联络站通过开展人大代表调研、走访,听民声、察民情,让凝聚民意的“金点子”,变成群众致富的“金钥匙,助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富裕。
“以镇域‘两岭两川’为布局,结合环境资源优势和群众种植习惯,通过‘三变改革’,在叶岭等9个村,集中流转土地2万余亩,发展丹参产业,形成‘科创园+合作社+基地+农户+公司’的种植模式和‘4321’利益联结机制,打造‘中原药谷’万亩丹参基地20公里产业带,实现‘租金+薪金+股金’三金叠加,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嵩县城关镇党委书记吕殿卿说。
产业发展了,群众的钱袋子鼓了,幸福感也进一步得到了提升。
“现在的村容村貌都有了很大改善,我家用上了水冲式厕所,沥青路,铺到了家门口,咱老百姓日子越过越美,居住环境也好,比城市也不差。”叶岭村群众齐转怀高兴地说。
像城关镇这样,目前,嵩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超过60万亩,拥有200余家从事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的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申请了90余个“国药准字”号品种,并推出了110余种中药材产品,形成了“丹参、柴胡、皂刺、连翘、山茱萸、黄精”六朵金花,有效带动了1.1万户药农增收,绘就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和美乡村画卷。
为更好发挥人大代表联络站的平台功能,强化人大代表同群众的联系,嵩县人大常委会将每月25日定为选民接待日,通过面对面倾听民声,了解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用心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截至目前,全县十七个代表联络站共接待群众340余人次,协调推动解决民生实事36件,推动了全县社会经济健康发展。(李拓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