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石板路 、小窄胡同、店幌高挂、古街老巷,走进嵩县陆浑湖畔的陆浑镇陆浑村,各类文创工作室不时映入眼帘,道路两旁的墙壁上记载着陆浑戎的历史,悬挂着古朴的农具、精致的蓑衣,古香古色的村落处处散发着浓浓的文化气息,讲述着“陆浑戎古文化”的故事 
青石板路、小窄胡同、店幌高挂、古街老巷,走进嵩县陆浑湖畔的陆浑镇陆浑村,各类文创工作室不时映入眼帘,道路两旁的墙壁上记载着陆浑戎的历史,悬挂着古朴的农具、精致的蓑衣,古香古色的村落处处散发着浓浓的文化气息,讲述着“陆浑戎古文化”的故事
“我们陆浑村依托悠久的陆浑戎历史文化,打造出一个文化韵味浓厚的陆浑故城小镇,吸引了大批游客,成为具有地域特色旅游景观。”陆浑村党支部书记任灵宝说。
临黄河而知中国,临河洛而知华夏。地处黄河流域的嵩县,炎帝时称伊国,商称有莘之野,春秋时期为陆浑戎地,存有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古碑刻等文物保护单位651处,分布着伊尹祠、两程故里等众多文化景观。
陆浑的前世承载着历史和辉煌,今生展现着梦想和希望,它源于高山峡谷,经历蜿蜒盘旋,顺着脉脉伊河与洛河汇聚成洪流,奔向黄河母亲的怀抱。物转星移的岁月里,点点陆浑梦,融入滔滔黄河情,从远古流向未来,从苦难走向辉煌
“陆浑之魂在于文,弘扬黄河文化,延续历史文脉,发挥陆浑生态优势和文化魅力,深化文旅融合,让文旅融合活力迸发,让‘旅游富民’成为主导产业。”洛阳市人大代表、陆浑乡愁博物馆馆长王现贞说。
作为人大代表、乡土民俗文化的传播者,王现贞从事文物收藏二十多年,潜心挖掘、研究、整理收藏河洛历史文化,收集、抢救和保护了嵩县各个时期的革命文物史料上万件,并首创嵩州古灯博物馆,展出的古灯数量之多位居全国第一,用行动传习和弘扬文艺文化,让文艺文化赋能嵩县文旅文创融合发展。“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开办博物馆初衷就是要延续历史文脉,把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传承下去。”王现贞说。
陆浑村因陆浑戎东迁得名,为典型的古村落,素有“一座陆浑城,半部嵩县史”的说法。为把历史文化转变为旅游文化,2020年,王现贞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创办了全省首家嵩县陆浑供销社博物馆,收藏展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于乡群众生产生活用品5000多件,粮票、黑白电视机、缝纫机、自行车……这些带着计划经济时代“消费记忆”的近十万件的老物件展品,琳琅满目摆满了货架,从心灵深处能唤起人们对过去的追忆,对时光的感叹。
在陆浑供销社博物馆,每天都接待大批前来参观的游人,并免费向人大代表、中小学生开放,让人们从“观看者”转变为“传承者”。“兴建历史文化博物馆,就是要用中华民族创造的精神财富来感化人、教育人,留住记忆乡愁。”王现贞说。
“通过挖掘传承陆浑文化产业,陆浑故城新增经营户30余户,版画、烙画、彩墨画、非遗剪纸等名家工作室新开发产品进入市场,文旅融合,传统文化带动乡村振兴发展,实现群众集体实现双增收。”陆浑村党支部书记任灵宝说。
“挖掘陆浑传统文化,保护陆浑湖生态,实现了生态环境与文旅融合发展,擦亮了最美陆浑名片。”嵩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王玉杰说。为助力陆浑湖生态资源保护开发建设,日前,嵩县人大常委会还组织部分市县人大代表对陆浑湖生态保护和文旅文创融合、民俗建设、环湖融湖发展等方面情况进行调研视察,深入挖掘环陆浑湖文化优势,探索文化传承新路径,在讲好“嵩县故事”中贡献人大力量。(李拓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