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这两个字,早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就有记载,是3000多年前就有的古老汉字。”近日,瀍河区居民李庆建向记者展示了他用大篆字体书写的“洛阳”。
李庆建书写大篆字体“洛阳”
“‘洛阳’这两个字,早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就有记载,是3000多年前就有的古老汉字。”近日,瀍河区居民李庆建向记者展示了他用大篆字体书写的“洛阳”。
退休后潜心研习书法,他成了“古汉字书法家”
今年72岁的李庆建是一名书法爱好者,退休后,他潜心研习书法,尤偏爱大篆字体,逐渐成为大伙儿眼中的“古汉字书法家”。10余年来,他累计创作数千幅书法作品,前不久在老家山东省汶上县举办了个人书法展,并出版了自己的书法作品集,还多次荣获国家级书法比赛大奖。
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王维的《山居秋暝》、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翻开李庆建的书法作品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诗词搭配古朴厚重的大篆字体,韵律之美与书法之美相得益彰,让人不由得被中华传统文化所折服。细看这些汉字,笔画多以弧线、圆圈、交叉线等为主,与我们如今常写的方块字不同,更像是一幅幅“简笔画”。
“大篆是秦统一六国推行标准字体‘小篆’前使用的字体。”李庆建解释,殷商时期保存至今的文字,主要是刻画在龟甲兽骨上的甲骨文;商周时期的文字,以铸在钟鼎、货币、兵器等青铜器上的铭文居多,被称为金文或钟鼎文;春秋战国时期,刻在石簋(guǐ)、石鼓上的文字叫石鼓文,“这些文字被统称为大篆,与早期的象形文字颇为相似,所以感觉看上去像简笔画”。
偏爱大篆,因其字形美、难度高
书法字体那么多,为什么偏爱大篆?李庆建说,一是因为美,二是因为难。
“大篆的线条厚实、流畅自然,字形接近自然万物,写的时候有一种美的享受。”李庆建说,不过,大篆年代久远、字形多变,可参考的书法资料较少,写起来难度高,因此,练习这一字体的人并不多。
在李庆建看来,有难度才有挑战,年轻时的从军经历,让“迎难而上”成了他面对难题时的习惯性选择。他把家里的阳台改造成一间小小的书房,每天对着《毛公鼎铭》《散氏盘铭》等临摹,常常一坐就是半天。大篆圆润的线条对运笔要求颇高,有时候,看似简单的一笔圆弧,可能需要两三天才能练出感觉,真是“拼将废纸三千,换得一笔有神”。
李庆建写的这几个大篆文字您认识吗(答案在文后)
晚辈的崇拜、义写春联,让他有了更多获得感、成就感
李庆建刻苦学习,不仅换来了书法技艺的精进,还意外收获了家里小孙子、小孙女的崇拜。他们向爷爷学习,纷纷加入练习书法的队伍,每到周末,祖孙三人聚在一起讨论最近的临摹创作心得,其乐融融。“8岁的小孙子和12岁的小孙女如今都已经有了自己练字、作画的方向,有时候写出一幅好作品,第一时间就拿来跟我分享。”李庆建期待,这种浸润墨香的家风,能陪伴孩子们走得更远、更踏实。
写书法出了名,李庆建常常收到朋友们“求墨宝”的邀约,对此,他来者不拒。这些年,他陆陆续续送给全国各地的战友近千幅书法作品。每年春节前,他还和身边的书法爱好者一起,到社区、工厂等地为大家义写春联,老年生活也有了更多的获得感、成就感。“活到老学到老,书法艺术博大精深,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李庆建说,研习大篆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希望能借助书法,把自己热爱的知识传递给更多人。
答案:第一排左(心)、右(香),第二排左(雅)、右(室)。(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智慧 实习生 卢杨然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