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家单位、5个村镇、1所学校被评为河南省文明(标兵)单位;27个村镇、12家单位、5所学校、2个社区被命名为洛阳市文明单位(村镇、校园)……金秋时节,宜阳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迎来阶段性“丰收”。
19家单位、5个村镇、1所学校被评为河南省文明(标兵)单位;27个村镇、12家单位、5所学校、2个社区被命名为洛阳市文明单位(村镇、校园)……金秋时节,宜阳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迎来阶段性“丰收”。
一城之美,始于文明,创建文明城市,“创”的是城市发展的品牌,“建”的是群众生活的幸福。如今,行走在宜阳城内,宽阔整洁的街道、清新舒适的游园、规范有序的交通、文明有礼的市民,无不描绘着人民美好生活的幸福图景。
“老韩,家里跳闸了”“水龙头漏水了,你来看看吧”,像这样的电话,韩少伟几乎每天都能接到。
自宜阳县开展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以来,退休在家的电工老韩就成了锦屏镇“锦屏红”志愿服务队的“专业队员”。
“你家放个钳子,他家拿个扳手,百家工具百家用。”指着锦屏镇后庄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服务站墙上排列齐整的工具,老韩高兴地说。作为志愿服务队的一员,只要大家有需要,只要自己能办到,水电维修、空中“飞线”整治等水电方面的专业问题他都“当仁不让”,孝老爱亲、清洁家园、文明助交通等志愿活动他也积极参与。
文明城市创建为民、利民、惠民,群众感受到了真真切切的变化,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也把文明城市创建当成了自家事。
今年以来,宜阳县坚持强化全天候、多形式、宽领域宣传引导,厚植文明创建理念,依托县、乡、村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聚合创建力量,以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落实创建行动,共同绘就文明幸福“同心圆”。
凝聚合力,营造氛围,让人人都知道,全民皆“融入”。该县在城区23条主次干道设置公益广告栏326块、公益广告景观小品28处;利用宜阳融媒各平台推出“文明创建进行时”系列报道,通过图片、短视频、新闻稿件等,聚焦各乡镇各部门“创文”工作中的创新举措与成效,展示党员群众“创文”风采;开展“文明创建、问需于民”大走访、大调研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发放调查问卷10万余份,倾听群众呼声,收集群众意见建议,解决群众合理诉求,营造“人人都是主人翁、个个都是代言人”的良好氛围。
一抹“志愿红”,点亮全城。充分发挥“10+N”志愿服务组织作用,组织发动全县志愿者9.8万名,开展“烟头不落地、宜阳更美丽”“小手拉大手、共创文明城”“文明助交通”等志愿服务活动60余次,培育“甘小棠”“锦屏红”等一批志愿服务品牌,推动志愿服务从“一团火”变为“满天星”。
同时,以“十个一”项目建设为载体,实施“推进和美乡村,共建美好家园”行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不断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振乡村“精气神”,让乡村拥抱文明,让文明融入乡村。
“文明创建不是‘独角戏’,而是‘大合唱’,只有立足群众路线,坚持找问题、抓整改,树榜样、扬新风,强机制、严督导,下足‘绣花功夫’,才能让城市文明在细枝末节的改善中不断提升。”宜阳县创建办相关负责人说。(麦怡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