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按照县委工作安排,我随督查组下乡检查驻村第一书记工作,本着严肃的态度去,却带着感动的心绪回。
近日,按照县委工作安排,我随督查组下乡检查驻村第一书记工作,本着严肃的态度去,却带着感动的心绪回。
本次督查工作,以路上随机抽查方式开展,当我们随机检查完几个就近村后,一路开进了位于木植街乡西北部山林深处的小木沟村。我们按照检查要求,让驻村第一书记拿来驻村日志时,一个笑容洋溢的年轻小伙子捧着五本红色整洁的自制册子来到我们面前,他就是小木沟村驻村第一书记翟一硕。那五本自制册子,立刻吸引了我们的目光,当我们想要询问时,他讲到这是除了组织上发放的驻村日志外,他自己用照片和文字记录下的驻村“点滴”,说时他主动逐一摊开,开始向我们“汇报”起了他的四年驻村工作与生活。
面对选择,彰显“红色”基因
2017年11月,翟一硕被组织派驻到木植街乡小木沟村担任第一书记,是嵩县第二批下乡扶贫帮扶人员,也是第二批帮扶人员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小木沟村又较为偏远,全村有15个村民组,405户1285人,建档立卡贫困户有68户共155人,这对于“年纪最小”的他来说,是一个不轻的担子。在他日记本第一页写到“‘第一书记’这个职务很重,这里的‘第一’,不是权力和地位的‘第一’,而是在深入基层、贴近群众、切实为民解难题方面的‘第一’”老支书跟我们谈到,他到村报道第一天,老乡们都讲,来个娃子能干点啥事,这就是老乡们对他的第一印象。但他并没有因为乡亲们言语“不解”而不知所措,反而主动走进乡亲,跟大家唠家常,了解村情、记录村貌。日记本上记录着他来时心中的期盼,更是用了一个月时间详细了解了小木沟村土地、山林、老百姓收入、学龄孩童受教育等基础信息。这份乡土情怀或许是他选择驻村工作时的初心动力,更彰显着他作为共产党员的“红色”基因。
面对困难,流淌“红色”血液
驻村工作开展并非易事,日记本里记录着他分析小木沟村贫困信息的的全过程,也写下了他面对困难时开展工作的思路,三件事让我记忆犹新:一是解决上学难题。在他一次又一次的努力与多方沟通下,县教委、乡政府及爱心人士出资两万多元将学校后墙用崭新的不锈钢护栏进行加固,又向交通部门和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分别争取3万元和20盏太阳能路灯,修缮村中道路,解决学生摸黑上学的不便。二是解决种植业发展。他多次到县城请农林专家到小木沟村进行农产品土壤检测,实地分析,最终通过通过专业合作社,香菇种植14户4万袋,完成连翘种植300户320亩,柴胡种植105户320亩,经济林复垦260户1000亩,发展羊猪300头、养羊50只、养牛30头、养蜂50箱。三是联系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尤教授等17名专家组及嵩县人民医院10名医护人员,在小木沟村共进行了3次爱心义诊。免费测血压、血糖、做彩超、心电图,提供病症咨询问诊,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并向群众讲解日常养生和保健常识。这几次爱心义诊活动,让群众的心更暖了,对小翟的信任也增添了。流淌的“红色”血液,让他一步步勇敢向前。
面对未来,深烙“红色”印记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面对未来,他并不想急于离开,深深的“红色”印记已烙刻在他的心中,小木沟村已然成为了他梦开始的地方。他在近期的日记中写到,将积极探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握紧接力棒,将继续做大做强村特色产业,巩固来之不易的脱贫成果,实现从脱贫到致富的转变。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吸引更多乡土人才回流农村,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从而为小木沟村的发展“再添一把火,再续一把力”。
串百家门,坐百家凳,听百家话,吃百家饭。四年来,五本“红色”日记记录下了他和村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的点点滴滴。作为时代缩影,更体现出第一书记这个群体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入农户、下田地,抓党建、促脱贫,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诠释着“第一书记”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情怀。(嵩县县委组织部 段天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