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春节脚步的临近,年味儿也愈来愈浓,陶营镇柿园村温室大棚里种植的珍稀菌菇也进入盛产时节。 眼下,在我县鑫润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内,一片忙碌景象。一股幽幽的菌香扑鼻而来,在一堆装满菌类的包装箱后面,几名女工围坐在一起不时地对手里的“宝贝”评头论足,将优质的黑皮鸡枞菌、羊肚菌等菌菇挑选出来,进行削根、称重、包装工序,赶着发货。 &ems
伴随着春节脚步的临近,年味儿也愈来愈浓,陶营镇柿园村温室大棚里种植的珍稀菌菇也进入盛产时节。
眼下,在我县鑫润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内,一片忙碌景象。一股幽幽的菌香扑鼻而来,在一堆装满菌类的包装箱后面,几名女工围坐在一起不时地对手里的“宝贝”评头论足,将优质的黑皮鸡枞菌、羊肚菌等菌菇挑选出来,进行削根、称重、包装工序,赶着发货。
发展珍稀菌种,技术设备是关键。为种植、发展好珍惜菌种,该园区共建立两座智能恒温大棚,集控温、控光、控湿为一体,做到了生产全程安全可控。走进智能恒温大棚,一股强烈夹杂着水汽的热浪便扑面而来,氤氲中,整齐摆放的菌棒上,一朵朵形如伞状的黑皮鸡枞菌正从菌袋里钻出脑袋,长势十分喜人。
“这些鸡枞菌长势这么好,全在于智能化恒温大棚,鸡枞菌对生长环境极为挑剔,温度要保持在25℃-28℃,湿度要稳定在90%左右,还要根据不同的天气情况和生长期进行随时温湿度调节。”该园区总经理孙万利介绍。
早年孙万利在福建务工,当时从事的就是农业种植方面的工作,对食用菌种植行情很熟悉,并了解到珍稀菌类除了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还成为餐桌上的新宠,市场需求量大、前景好,便想回到家乡创业,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这也多亏咱县委县政府和陶营镇的大力支持,现在觉得返乡创业大有可为。”孙万利自信满满。
“大家一定要注意菌袋湿度,逐一检查菌袋,把菌袋摆正……”孙万利正在提醒工人们注意技术细节。
工人们都提着竹篮,穿梭于出菇架之间,忙着采摘。“现在是生产旺季,每隔6小时就能收一茬,一天下来能收3茬,产量有1000斤左右,仅一天的纯收入就近5000元呢。”孙万利自豪地说。家住附近后寨村的杜战国,今年64岁,去年7月份到这里务工,一个月能领2500-3000元。身穿隔菌服的他,由于棚里高温高湿,每次进去都会湿透衣服。“这几天是出菇旺季,我们都在加班加点干活,辛苦一点怕什么,加班还有加班费,过年老板还发奖品和红包呢!”杜战国大汗淋漓,脸上挂满笑容。
除此之外,该园区还有13个羊肚菌棚、4个赤松茸棚,羊肚菌每棚产量在500斤-800斤左右,纯利润在35000元左右;赤松茸亩产在8000斤-10000斤,纯利润在20000元左右,经采摘、加工、包装后销往上海、杭州、深圳等南方一线大城市。
下午16时,“时间到了,羊肚菌要浇水了。”孙万利催促道,悬挂在大棚上密集排列的喷头陆续通水,水雾均匀地喷洒在泥地里,一列列、一排排营养包之间,密密麻麻刚冒头的羊肚菌从土里欢呼雀跃,在水的滋润下,长势显得格外旺盛,这让孙万利对今年的收成充满信心。“现在大棚里的羊肚菌陆续冒头,再过几天,等出土的羊肚菌长大,场面会更加壮观。”
据悉,柿园村集体经济蔬菜大棚项目采取“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批发商”的运作模式,由柿园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与鑫润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合作,大力发展黑皮鸡枞、赤松茸、羊肚菌等珍稀菌种。截至目前共建造各类温室大棚19座,采取以种植珍稀菌种为主,蔬菜瓜果种植为辅,菌、菜轮作的模式进行,让大棚的高产周期达11个月,大大提高经济效益。
珍稀菌种的发展,不仅带动周边村(镇)农民的实现稳定就业,同时又壮大村集体经济,使产业发展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实现乡村振兴一体推进的重要引擎,也为周边农户、村集体发展“短平快”产业提供了新途径。“目前我这里已经吸纳了35名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今年3月份还准备再建设一条菌棒生产线,为周边的老百姓提供菌包、技术、回收服务,为村民创造更多长期稳定收益的就业岗位。”孙万利说。(梁中珂 窦家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