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河图街道花椒丰收的黄金时节,田间地头随处可见乡亲们忙碌的身影。他们化身“丰收使者”,指尖在椒枝间灵活翻飞,一串串鲜红的花椒不断落入竹筐,每一个动作里都满溢着丰收的喜悦与对美好生活的期待。采收、分拣、晾晒、加工、销售,田间地头、加工企业一派忙碌的景象。
在杨庄社区的山岭上、沟壑间,花椒挂满枝头,农民正忙着采摘。杨庄村地处丘陵浅山区,沟壑纵横的自然条件很适合种植耐旱的大红袍花椒。如今,全社区花椒种植面积保持在4100亩以上,预计可年产鲜花椒20多万公斤,销售收入可达450万元。“我家里种了5亩花椒,一年能收800多斤,每年8月初花椒成熟开始忙着采收、烘干、销售,然后卖给收购商,每斤的干花椒可卖到20块钱以上!”杨庄社区种植户杨大哥一边麻利地摘着花椒,一边笑着算起增收账,脸上的笑容格外灿烂。
杨庄社区的鲜花椒除一部分流向客商外,大部分采摘后的鲜花椒便会流转到杨庄社区的初加工厂,开启“提质增值”的关键一步。走进13组居民谢涛的花椒初加工厂,1台专业花椒筛选机正嗡嗡作响,新鲜花椒从进料口缓缓倒入,机器通过高频振动筛精准筛除叶片、碎枝等杂质,再依据颗粒大小、饱满程度进行自动化分级分拣,不一会儿,品相上乘的精品花椒与次果便被清晰分离,分拣效率与精准度远超人工。
在加工现场驻村第一书记季明炎一边帮着整理筛选好的花椒,一边介绍说:谢涛曾经是社区里有名的贫困户,随着社区花椒种植成规模后,他便从事起花椒收购,当起了“销售经济人”。后来在扶贫项目的支持下,他建起了花椒烘干、初加工厂,高峰期一天可加工花椒1万多斤,既省了人工,又能保证品质,花椒产品畅销全国香料厂、农贸市场和大型饭店等,年销售优质花椒达六、七十吨,经济收入在200万元以上,现在成为村里有名的富裕户。
据了解河图街道绝大部分社区分布在山岭沟岔之中,土地贫瘠,十年九旱。如何让百姓在贫瘠的土地上致富,河图街道的决策者们,通过市场调查,借鉴外地经验,引导丘陵区群众,引进种植具有抗干旱、耐瘠薄,适应能力强的大红袍花,成功培育出极具地方特色的花椒产业富民品牌。如今,这里的花椒种植已覆盖杨庄、瀍阳、狮子院等多个社区,形成沟连沟,坡连坡、岭连岭的万亩优质花椒规模种植基地,不仅成为扮靓丘陵的特色农业名片,更成为拉动区域农业发展、托起群众“增收梦”的核心支撑。
眼下,作为河图街道“拳头”特色产业的花椒林连片绵延,在丘陵间层叠起伏,翠绿枝叶间缀满鲜红饱满的椒果,微风拂过,浓郁椒香沁人心脾,构成一幅兼具生态之美与产业活力的农业画卷。从田间采摘到机器初加工,这条完整的产业链不仅让花椒品质有了稳定保障,更让乡亲们的丰收成果稳稳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收入,让这片万亩花椒林真正成为铺在丘陵间的“增收果”“幸福果”。郑占波于梦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