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网首页 新闻 县区 百姓呼声 电子报 洛阳社区
简体 繁体
偃师 | 孟津 | 新安 | 栾川 | 嵩县 | 汝阳 | 伊川 | 宜阳 | 洛宁 | 洛龙 | 西工 | 涧西 | 伊滨 | 老城 | 瀍河
传承匠心:洛阳紫砂 薪火相传
您当前位置: 洛阳网 >> 县区频道 >> 新安 正文   通讯员:  2024年10月08日 10:20
分享到微信: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10月5日上午,新安县文化和旅游广电局举办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活动——“洛阳紫砂~薪火相传”收徒仪式。此次活动标志着“洛阳紫砂”创始人张逸人正式收下14名中青年学徒,为紫砂艺术的传承拉开了新的篇章。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中,紫砂艺术一直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不仅是传统工艺的瑰宝,更是文化传承的象征。在这片艺术的海洋中,有一位名叫张逸人的匠人,以其对紫砂艺术的热爱与执着,走上了传承与创新的道路。

  张逸人出身于新安县张氏陶艺世家,从小便沉浸在紫砂艺术的氛围中。大学毕业后,他毅然选择北漂学艺,只为更深入地探寻紫砂艺术的精髓。2010年,他在新安县的山里发现了梦寐以求的紫砂矿石,从此踏上了“洛阳紫砂”的制作之路。

  张逸人的身份不仅仅是“洛阳紫砂创始人”,他还担任着多重社会职务,如中国艺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等,同时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张氏陶艺的第二十二代传承人。他的工作室不仅是艺术创作的地方,更是传承技艺的课堂。在这里,一群年轻学徒在张逸人的指导下,认真学习紫砂艺术的每一个细节。

  对张逸人来说,“收徒”不仅仅是技艺的传授,更是文化的传承和精神的延续。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教导,让年轻一代不仅掌握紫砂艺术的技巧,更能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在他的努力下,洛阳紫砂艺术得以重新焕发光彩。

  在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像张逸人这样的手艺人越来越少,但他们却是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和艺术灵魂的传承者。张逸人的故事提醒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我们都不能忘记那些承载着文化根基的传统技艺。

  在收徒仪式上,张逸人带领众弟子向国旗宣誓,表达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随后,在洛阳市和新安县各级领导以及众多陶瓷紫砂爱好者的见证下,14名弟子向张逸人行拜师礼,立志传承师父的优良艺德和高超艺术成就,为弘扬洛阳紫砂艺术贡献力量。

  张逸人在紫砂艺术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他不仅成功地挖掘并复兴了洛阳紫砂这一古老工艺,还通过融合传统与现代审美元素的作品,让洛阳紫砂重新在陶瓷艺术领域占据一席之地。他的努力不仅提升了洛阳紫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更培养了一批有潜力的后备力量,为洛阳紫砂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百姓呼声·
精彩图片·新安
新闻排行
  • 洛阳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 太康路进入王城大道入口为何封闭? 洛阳市公安局最...
  • 张玉杰调研督导安置房建设工作
  • 第42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盛大开幕【高清图集】
  • 提前3天在线预约!洛阳白马寺最新公告
  • 即日起,洛阳701路、702路城际公交调整运营时间
  • 沿街商户私占公共停车位 涧西区珠江路街道办事处回复
  • 洛城街头 牡丹绽放【高清图】
  • 洛阳至赤峰新航线开通【高清图】
  • 第42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线上开幕直播特别节目播出
  • 县区新闻排行
  • 洛阳硕力信:新能源充电设备产销两旺
  • 孟津区会盟镇铁炉村:梨花经济 景上添“金”
  • 瀍河区白马寺镇金村:养殖孔雀 促农增收
  • 洛阳核新钛业:创新驱动发展 产品走俏市场
  • 汝阳县第二实验小学“首届体育艺术节”开幕
  • 汝阳县:百花争艳香满城
  • 涧西区武汉路街道:社区有了“合伙人”
  • 老城区:“萃取”本土文化 助力小店发展
  • 洛阳老城区打造“和事老城”矛盾纠纷化解品牌
  • 中科信息产业园(三期)项目加快建设
  • 诚邀通讯员 报道身边事
    县区频道登录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4112012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1608238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豫B2—20060064  
    网络服务:(0379)65233606 65233616  业务咨询:(0379)65233618 65233767 传真:(0379)65233529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79)65233605
    地址:洛阳新区开元大道218号 报业大厦22层 邮编:471023
    本站法律顾问 北京盈科(洛阳)律师事务所 张运超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