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网首页 新闻 县区 百姓呼声 电子报 洛阳社区
简体 繁体
偃师 | 孟津 | 新安 | 栾川 | 嵩县 | 汝阳 | 伊川 | 宜阳 | 洛宁 | 洛龙 | 西工 | 涧西 | 伊滨 | 老城 | 瀍河
传承匠心:洛阳紫砂 薪火相传
您当前位置: 洛阳网 >> 县区频道 >> 新安 正文   通讯员:  2024年10月08日 10:20
分享到微信: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10月5日上午,新安县文化和旅游广电局举办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活动——“洛阳紫砂~薪火相传”收徒仪式。此次活动标志着“洛阳紫砂”创始人张逸人正式收下14名中青年学徒,为紫砂艺术的传承拉开了新的篇章。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中,紫砂艺术一直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不仅是传统工艺的瑰宝,更是文化传承的象征。在这片艺术的海洋中,有一位名叫张逸人的匠人,以其对紫砂艺术的热爱与执着,走上了传承与创新的道路。

  张逸人出身于新安县张氏陶艺世家,从小便沉浸在紫砂艺术的氛围中。大学毕业后,他毅然选择北漂学艺,只为更深入地探寻紫砂艺术的精髓。2010年,他在新安县的山里发现了梦寐以求的紫砂矿石,从此踏上了“洛阳紫砂”的制作之路。

  张逸人的身份不仅仅是“洛阳紫砂创始人”,他还担任着多重社会职务,如中国艺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等,同时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张氏陶艺的第二十二代传承人。他的工作室不仅是艺术创作的地方,更是传承技艺的课堂。在这里,一群年轻学徒在张逸人的指导下,认真学习紫砂艺术的每一个细节。

  对张逸人来说,“收徒”不仅仅是技艺的传授,更是文化的传承和精神的延续。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教导,让年轻一代不仅掌握紫砂艺术的技巧,更能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在他的努力下,洛阳紫砂艺术得以重新焕发光彩。

  在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像张逸人这样的手艺人越来越少,但他们却是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和艺术灵魂的传承者。张逸人的故事提醒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我们都不能忘记那些承载着文化根基的传统技艺。

  在收徒仪式上,张逸人带领众弟子向国旗宣誓,表达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随后,在洛阳市和新安县各级领导以及众多陶瓷紫砂爱好者的见证下,14名弟子向张逸人行拜师礼,立志传承师父的优良艺德和高超艺术成就,为弘扬洛阳紫砂艺术贡献力量。

  张逸人在紫砂艺术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他不仅成功地挖掘并复兴了洛阳紫砂这一古老工艺,还通过融合传统与现代审美元素的作品,让洛阳紫砂重新在陶瓷艺术领域占据一席之地。他的努力不仅提升了洛阳紫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更培养了一批有潜力的后备力量,为洛阳紫砂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百姓呼声·
精彩图片·新安
新闻排行
  • 40℃以上!洛阳市气象台发布高温红色预警
  • 新画卷!美丽洛阳绿意盎然
  • 洛钼集团再次入围全球企业1000强
  • 多条视频播放量破百万,驻外使节多次点赞转发!洛...
  • 中油一建联手吉林大学打造国家级创新平台
  • 嵩县“爬行娃”捐鸡蛋 洛阳志愿者积极响应
  • 张玉杰检查督导城市防汛和内涝治理工作
  • 89个省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将派驻洛阳
  • 江凌到部分重点企业调研 开展“学查改·以企观政服...
  • 洛阳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以标准化建设助企降低交易成本
  • 县区新闻排行
  • 小浆果释放富民“甜蜜能量”【组图】
  • 12个文旅项目签约进驻老城古城片区
  • 偃师区引礼寨村探索种植300亩燕窝雪糯玉米
  • 新安县铁门镇:种植黄花菜 走上致富路
  • 暑假有“趣”处【组图】
  • 均和云谷·洛阳信息科技港建设如火如荼
  • 真情帮扶暖人心 河南发恩德走访慰问山区困难群众
  • “飞”常满意!企业送锦旗点赞孟津区“西霞院服务”
  • 【党建赋能产业】洛阳鲲鹏航空党支部成立 构筑低空...
  • 储能电池生产忙
  • 诚邀通讯员 报道身边事
    县区频道登录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4112012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1608238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豫B2—20060064  
    网络服务:(0379)65233606 65233616  业务咨询:(0379)65233618 65233767 传真:(0379)65233529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79)65233605
    地址:洛阳新区开元大道218号 报业大厦22层 邮编:471023
    本站法律顾问 北京盈科(洛阳)律师事务所 张运超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