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成绩屡创新高,重点院校录取人数大幅增加;学校建设项目稳步推进,教育资源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提升,教育创新活力持续增强……近年来,宜阳县锚定“跻身洛阳教育第一方阵,加快建设区域教育强县”目标,创新精致管理、改善办学条件、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等多措并举,教育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教育事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创新精致管理 教育质量显著提升
2024年,中考全县最高分713分,600分以上1701人,高考重点院校录取148人,一本上线786人,本科上线3171人……这一连串数字的背后,是宜阳对教学质量提升的不懈追求和精致管理的深入实施。
“教育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精致管理则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宜阳县教体局相关负责人说。
让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宜阳县制订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实施方案,组织开展差异化办学水平督导评估,积极推广“名校+”集团化办学模式,通过“名校+薄弱校”“名校+乡村校”“名校+新建校”等模式,将优质教育资源引入薄弱地区、学校,有效缩小城乡、校际之间的教育差距。县实验小学、城关镇中心小学、香鹿山镇中心小学等名校的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的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育人”比“育分”更重要。宜阳县在加强“五项”管理、落实“双减”政策上下足功夫。全县117所义务教育学校严格执行“双减”政策,不断优化作业设计、丰富课后服务内容,为学生减负增效。同时,开展多彩教研活动,为教育质量提升注入强劲动力。今年以来,成功举办5期沉浸式教研活动和40余场特色研讨活动,促进教师互学互鉴、交流共享,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筑牢校园安全防线,为学生撑好“保护伞”。宜阳县常态化开展交通、消防、防溺水、防校园欺凌等教育,结合国家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主题,组织地震、暴恐等多场景应急演练。同时,全面排查学校安全隐患,拆除126所中小学防盗网,增设6700余个烟雾报警器,完成8人宿舍改造。
精准资助,为贫困学生“兜底”。今年以来,该县发放各类助学金、免除学费等共计1473.87万元,惠及24239人次。
更新硬件设施 办学条件显著改善
“新学期搬进了新校园,一切都是新的开始。”“教室宽敞明亮,宿舍有独立柜子和卫生间,餐厅菜品丰富又好吃,环境这么好,学习也更有动力了!”今年2月26日,春季开学第一天,宜阳县实验高中新校区建成投用,1000多名高一学生满怀期待与憧憬前去报到。
“县实验高中投用后,极大满足县内高中教学需求,彻底解决高中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同时,置换出的老城区两处实验高中旧址,分别设立初中和小学,解决周边中小学大班额的问题。”宜阳县教体局相关负责人说。
该县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和预算内资金用于改善办学条件,促进学校硬件设施更新换代。
县实验高中、锦屏镇后庄小学等新校区建成投用;城关镇西街初中、城关镇中心小学水磨头校区及县一高学生宿舍楼提升改造;香鹿山镇兴业路小学、白杨镇中心幼儿园等一批新建项目加快推进……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让该县中小学面貌焕然一新,各学段学校学位紧缺状况得到有效缓解,进一步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革新育才方式 师资队伍全面强化
十七年如一日扎根基层、为学生提供免费课后辅导的香鹿山大柳树小学教师张玉峰,创办“爱英语”社团激发乡村孩子梦想的赵保一中教师张萌,坚持每日诵读诗书启迪孩子心灵的县第一实验小学教师郭金环……他们是宜阳上千名教师的缩影,筑起了宜阳教育的坚实“大后方”。
坚持强师育才,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宜阳县积极实施“名校长、名班主任、名师”培养工程,选派15名优秀中青年教师到知名高校进修学习、赴发达地区挂职锻炼,提升专业素养和管理能力;成立中小学校长学校,培训321位中小学正副校长和幼儿园园长,组织186名校长、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开阔视野;成功举办“第三届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展示活动”,选送4名选手参加省市比赛;加强对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师德师风的监察,强化师德考评,建立教师个人诚信档案,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全面清理“有偿补课”“吃空饷”“小病大养”等行为,有效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社会形象。
推进综合改革,激发教师队伍内生动力。宜阳县深入推进校长职级制改革,通过建立教育管理人才库,完善校长竞聘上岗和任期考核制度,逐步落实职级待遇;积极推进第二轮“县管校聘”改革,激发教师队伍活力。同时,建立基于高效课堂的课改机制。县教师发展中心做好总体规划,以区域集体备课、同课异构大赛等形式构建高效课堂,教研员队伍扎根一线,以名师课堂、沉浸式教研等形式“把脉”一线课堂,督导各学校深入推进课堂改革。
接下来,宜阳县将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强化教学质量与公平,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加强教研与师资建设、完善评价体系及党建引领,打造安全健康的教育环境,推进教育强县建设迈向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刘文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