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广场
初夏时节,走进宜阳县樊村镇沙坡村,街巷两旁的格桑花竞相吐蕊,房前屋后月季花开正艳,山坡上的大樱桃在阳光照耀下鲜红透亮,而灌溉用水正是村里经过净化处理的生活污水。
“以前别说是种花栽果,吃水都成问题。”说这话的是沙坡村党支部书记王合森。早些年,在沙坡村,请熟人进家喝口水,那都是很高的礼遇,因为整个村子都“渴”得要命。
由于地理位置原因,沙坡村极度缺水,村里尝试打了两口井,但都没有见水。平时村民经常从沟底挑水吃,家家户户建水窖为的是能接雨水吃。直到2016年,沙坡村才在帮扶单位的帮助下,打了一口深井,解了“渴”。
“看见井里出水的那一刻,大家兴奋地跳了起来。管道入户后,村民自发地放起鞭炮,庆祝这历史性的一刻。”王合森说。
对沙坡村来说,水的分量不言而喻。使用后的生活污水能否继续高效利用?2022年,洛阳启动供排水一体化改造工作,沙坡村铺设污水管网6400余米,实现整村覆盖,同时配套建设150吨大三格污水处理池和生物污水处理系统。
樊村镇相关负责人介绍,生物污水处理系统可以有效弥补三格化粪池处理工艺单一的劣势,实现全面收集、初步沉淀、厌氧发酵、好氧加速、生态排放的有机结合。
污水处理设施
经过处理后的生活污水能用来灌溉吗?安全性是否有保障?面对村民的担心,沙坡村聘请专业技术单位对水质进行化验,结果显示处理后的生活污水,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一级B排放标准。再生水除具有水资源属性之外,还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采用合理的水肥管理措施,可促进作物的生长。
“我们邀请市农林科学院专家实地调研,人家说按照目前的水质,村里增设灌溉设备的话,完全可以发展高效农业。”说话间王合森眼里闪着光。
经过考察,沙坡村决定按照“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务工+分红”的模式发展大樱桃种植。今年,100多亩大樱桃已经开始挂果,预计盛果期平均亩产可达600公斤,每年村集体可增收约50万元。
漫步沙坡村,村道干净整洁,房屋错落有致,文化广场上女贞、梨树、月季生机勃勃,不时传来阵阵孩童的嬉笑声。曾经缺水贫困的沙坡村已经成为村美民富的样板村。(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郭飞飞 通讯员 张珂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