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时1个多月,昨日,栾川书画爱好者贾项精心临摹的《菩萨焚香图》终于完工,再现这幅河南温县慈胜寺流失海外的壁画珍品。不过,与传统的壁画创作不同,贾项在临摹时创新式地选用了家乡的多种沙土作为颜料,没想到,它们竟与传承千年的壁画艺术碰撞出令人惊艳的“火花”。
贾项在临摹《菩萨焚香图》
耗时1个多月,昨日,栾川书画爱好者贾项精心临摹的《菩萨焚香图》终于完工,再现这幅河南温县慈胜寺流失海外的壁画珍品。不过,与传统的壁画创作不同,贾项在临摹时创新式地选用了家乡的多种沙土作为颜料,没想到,它们竟与传承千年的壁画艺术碰撞出令人惊艳的“火花”。
50岁开始学工笔画 她为传统文化着迷
55岁的贾项与壁画结缘的时间只有短短两年。在此之前,她潜心学习工笔画技艺,为临摹壁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咱们中国的壁画属于工笔画范畴,都是用线条造型后再上色。”贾项说,她从小喜欢画画,但没有系统学习过,“直到我50岁,孩子住校了,我才得空开始拜师学习工笔画”。
从一张书案、十余碗颜料起步,贾项踏上了“圆梦之旅”。她利用空闲时间练习线条、琢磨上色,甚至过年过节也减少走亲访友的频率,研读工笔画的历史背景、传承演变过程。学习之前仅仅是喜欢,学习之后,她成了传统文化“重度沉迷者”。
“工笔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注重精致细腻的线条、惟妙惟肖的造型,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有不少传世佳作。”贾项说,在学画的过程中,她一步步走进传统文化的殿堂,对诗词、书法、古建筑等有了一定了解,工笔画技艺也越来越娴熟。
贾项收集的栾川沙土
尝试临摹壁画 就地取“土”做颜料
2021年,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贾项开始临摹壁画。两年来,她先后临摹了十余幅壁画,包括敦煌壁画、山西芮城永乐宫壁画、北京法海寺壁画、河南温县慈胜寺壁画等,其中不乏流失海外的珍品。
“在南北朝至隋唐时期,随着佛教、道教兴盛,寺观壁画成为我国古代壁画艺术的主流,一直延续到宋元明清时期,壁画佳作都层出不穷。”贾项说,为了尽可能接近原作,除了查阅、收集资料,她还多次到各地以壁画著称的文物保护单位现场揣摩。
通过查阅资料、与“壁画圈”中的老师和爱好者学习交流,贾项逐渐了解了制作壁画的传统技艺。“画工笔画一般用熟宣纸,临摹壁画要选用厚实的双层麻纸或皮纸、亚麻布,并先打底。”贾项说,古代画师也在墙上或岩洞里打底,他们多就近选用当地的沙土,在墙壁上一层层由粗到细刷出厚厚的基础层,然后才开始勾画线条。
“古人就地取材,我能不能也这样?”带着这样的想法,贾项在跟朋友到各乡镇采风时,总会特别留意各处的沙土。渐渐地,她积攒了多种沙土和矿石废料:大清沟的河滩沙、潭头镇的红土、冷水镇用来制作特色小吃“炒豆”的白土、白土镇的白土、伊河滩的杂石、硫铁矿矿砂等。“临摹壁画沙土用量很少,我是用小瓶装一点回来,不会大量取用破坏环境。”贾项说。
拿回来的沙土、矿石废料等不能直接用,要经过蒸煮等程序杀菌、消毒,再将其研磨成细细的粉末,然后一遍遍过筛,按颗粒粗细分装,才能在临摹壁画的时候根据需求选用。“古代壁画的颜料,也大致是经过这个过程制作的。”贾项说,在临摹慈寿寺壁画的过程中,她使用了潭头镇的红土打底,背景的肌理用了大清沟的河滩沙,绘画效果让她惊喜,也坚定了她继续使用这些沙土临摹壁画的信心。
想让更多人感受到壁画之美
线条轻快流畅、色彩古朴典雅、服饰华丽飘逸……走进贾项家的小画室,一幅幅精美而古朴的壁画让人惊叹。
“临摹壁画是个细致活,这幅《菩萨焚香图》长138厘米、宽68厘米,我紧赶慢赶用了1个多月才完成。”贾项说,临摹壁画步骤复杂、程序繁多,打底、绘画的过程要一遍一遍地上色,否则无法得到厚重的壁画色彩效果。这个过程需要足够的耐心,要等待每一层颜色晾干才能继续,如果不干透就进行下一步,会造成底色上翻,整幅作品就报废了。
在贾项看来,壁画之美不单是形式华丽、构思巧妙,更见于技法。“在那些堪称‘国宝’的壁画上,人物、动物、植物都描画得细腻逼真,经得起仔细检视与推敲,甚至动物毛发都丝丝可见。”贾项说,这对绘画技巧尤其是线条运用的要求非常高。为了画好线条,她每天坚持练习兰叶描、铁线描、游丝描等多种描法,只为临摹的作品尽可能接近原作。
历经千年岁月,不少壁画因各种情况出现破损、色彩斑驳。在临摹时,贾项会参照不同时代的壁画风格还原出大致色彩,并适当做旧,模仿出岁月的痕迹。
“作品完成的时刻特别有成就感,女儿把我临摹壁画的过程发到抖音平台上,没想到有很多网友点赞。”贾项说,每天能画画就是幸福的事,网友和亲友的鼓励给了她更大的动力,她一定笔耕不辍,用自己的技艺让更多人感受到壁画之美,为传承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尽绵薄之力。(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智慧 通讯员 李秀一 侯豫炯 贾莎莎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