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脏乱差”到“绿净美”,从示范引领到全面铺开,宜阳着力下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先手棋”,坚持“全域提升、一次到位”原则,推动村容村貌提档升级,使“面子”更靓丽,“里子”更扎实,描绘美丽乡村生态宜居新画卷。
从“脏乱差”到“绿净美”,从示范引领到全面铺开,宜阳着力下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先手棋”,坚持“全域提升、一次到位”原则,推动村容村貌提档升级,使“面子”更靓丽,“里子”更扎实,描绘美丽乡村生态宜居新画卷。
以“净”打底 容貌更清秀
走进宜阳县柳泉镇沙漠村,白墙黛瓦的民居错落有致,平直宽敞的水泥路直通家门,小游园里绿植苍翠,一幅景美人和的田园画卷。
昨日一大早,柳泉镇沙漠村的保洁员开着绿色环保车就开始挨家挨户收垃圾了。“每天都来收,再也不用为咋处理垃圾发愁了。”村民邵娟娟说,以前村民家里的生活垃圾都是倒在村口的坑里,再加上家家门口有旱厕,一到夏天,垃圾满天飞,臭气刺人鼻。
现在,垃圾收走集中处理,曾经的垃圾坑经改造后变身小游园,临街旱厕改成室内水冲厕所,污水直接入管网,管网全覆盖,整个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沙漠村不是个例。村庄要美,首先得“净”。近年来,宜阳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截至目前,已累计改造农户厕所8.9万座;建成垃圾分拣中心75座,推进174个行政村垃圾分类处理,所有村庄配备保洁员,确保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建设13个乡镇污水处理厂、22座市级示范村污水处理站,同时筹资5亿元,配套建设覆盖186个行政村的374公里污水管网和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统一收集处理污水,有效管控农村污水排放。农厕改造见实效,垃圾污水治理显成效,“净”了乡村暖了民心。
以“绿”添彩 风光在乡村
小雪节气刚过,徜徉在锦屏镇杏花村,“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诗意栖居画面跃然眼前。
近年来,杏花村栽植花卉,建设村口游园,房前屋后见缝插绿、应绿尽绿,家家户户建起小花园、小菜园。同时,以乡村运营为抓手盘活土地资源,将以往的荒坡、水坑等打造成露营基地、见鹤湖、窑洞民宿、旧时光火车主题餐厅等休闲度假、优质康养乡村旅游胜地,以“绿”擦亮乡村振兴底色,让乡村更美丽,群众更富足。
“俺村是省级森林乡村,景观树、果树到处都有。”昨日,柳泉镇苗湾村村民王红村开心地说。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绿色”苗湾,美得很!村里房前屋后栽果树、主干道栽乔木、空地不裸露、闲地废地全绿化,栽种石榴、樱花、梅花等20余种苗木6000余株,群众开门见绿、出门见园、抬头望景、散步闻香。
杏花村、苗湾村、赵老屯、王莽村、乔庄村……这些示范“明星村”个个凭实力“出圈”,展现美丽乡村新气象。截至目前,该县累计打造市县两级美丽乡村示范村82个,先后荣膺河南省2019年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先进县”“河南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先进县”“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等荣誉,农村人居环境实现了从局部美到全域美、从外在美到内涵美、从一时美到持久美的“蝶变”。
以“网”引领 路通产业兴
路通人和事事顺。董王庄乡乔庄村种植艾草由来已久,随着“四好农村路”的建设,乡里大力发展艾草种植。乔庄村生产的艾绒艾条艾柱等艾草制品通过大南环线、宜赵线、涧上线等走出家门,销往全国各地,“小艾草”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大产业”。同时,该村依托自然环境和交通优势,打造“艾情谷漂流”景区,吸引周边人来此游玩,扩宽群众增收渠道,风景变“钱”景。
创建“四好农村路”,织密乡村“致富网”。除了董王庄的艾草,大南环线、宜赵线、涧上线带动了樊村蜂蜜、赵保山茶、上观花生等特色产品走出大山;寻石线沿线建成了中原地区最大的花椒种植基地,覆盖21个行政村,带动6220户农户增收致富;水耿线、韩茶线、铁三线带动了盐镇小米、韩城黄金菊花、高村黑杂粮、三乡大蒜等具有地域特色的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迎来新出路,真正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和经济发展并驾齐驱,全面开花。
如今,该县已建成总里程2482.8公里的县域公路网,其中农村公路总里程2149.467公里,行政村硬化路和客车通达率100%。“四好农村路”市级示范县、省级示范县和全国示范县先后花落宜阳。纵横交错的水泥路、柏油路、快速路、高速路承载着人流、物流、资金流,开启了宜阳乡村振兴更加壮阔的新篇章。 (麦怡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