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网首页 新闻 县区 百姓呼声 电子报 洛阳社区
简体 繁体
偃师 | 孟津 | 新安 | 栾川 | 嵩县 | 汝阳 | 伊川 | 宜阳 | 洛宁 | 洛龙 | 西工 | 涧西 | 伊滨 | 老城 | 瀍河
孟津区送庄镇中心小学:打造农耕文化 彰显校园特色
您当前位置: 洛阳网 >> 县区频道 >> 孟津 >> 正文   通讯员: 张帅  2022年01月17日 10:35
分享到微信: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纺车、犁耙、石磨、簸箕……这些即将消失的记忆却在日前出现在了孟津区送庄镇中心小学校园里。该校历时两年,在全镇范围内搜集的近300件“破铜烂铁”,于去年五月按生产类、生活类、文化类等分门别类摆放在200平米的陈列室里,建成了送庄镇中心小学“农耕记忆馆”。

  “农耕记忆馆”对学生开放后,没想到这些土得掉渣的东西却成了孩子们的最爱,并且记忆馆成为语文、品德等学科教师使用频率很高的“第二教室”。

  “手推石磨、转纺车、拉风箱,亲身感受我们的祖先艰苦生活以及伟大智慧,我们仿佛又回到远古时代,太好玩了!”亲身实践后,同学们感叹不已。

  “立夏小满足,芒种大开镰”这就是当年的镰刀、钐子、割麦用的器械,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语文课上,看到眼前的钐子,个个同学的眼睛直放光,语文教师赵晓荣把农耕文化的宝贵遗产“二十四节气”配上诗文,激发了学生探究自然的兴趣,更感受到先辈们的聪明与智慧。

  前不久,区教体局党组书记许学力、局长熊巍等领导参观了该校的农耕记忆馆,对该校因地制宜,弘扬传统文化的思路与做法表示充分的肯定,鼓励学校办好特色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据了解,这些被学校视为宝贝的东西,大部分是学校师生捐献而来的。

  这好像是博物馆的事,学校这样做有必要吗?该校校长黄晓伟的一番话道出了笔者心中的疑虑,物质生活的丰富使现在的孩子们变得浮躁、现实、短视。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孩子保留“泥土”的醇香,了解祖先、学习祖先、感恩祖先,通过先辈们留下的实物与先辈的崇高精神对话。另外,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之魂,农耕文化是中华文化之根,我们是亲身经历这个时代转换和文明嬗变的一代人,有责任为留住根脉、记住乡愁、传承文化做些有意义的事情。

  提起下一步工作打算,黄校长介绍到,要把“开拓创新、精耕细作、精益求精”等优秀的农耕精神融入到学校内涵建设,融入到师生生活、融入到学校的各项管理中,要把农耕教育这一品牌做实做强,并结合送庄镇现代农业优势资源,把学校单一的“农耕记忆馆”打造成区内一流的“一馆、六区”,即农耕记忆馆,农耕教育拓展训练区、生活体验区、农事劳作区、特色养殖区、实践创作区、专题教育区。同时,积极争取创建孟津区农耕文化青少年特色教育基地。(王宏灿 李松超)

百姓呼声·
精彩图片·孟津
新闻排行
  • 睡醒即达!洛阳铁路部门开通赏花列车【视频】
  • 成功联调联试!洛阳“大乙烯”配套项目再有新进展
  • 快讯!洛阳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产业园项目今日开...
  • 江凌调研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 提醒!接到这类“医保”电话请立即挂断
  • 2024年度全国乡村文旅带头人支持项目入选人员名单...
  • “定向杂交育种”育国色天香【组图】
  • 涧西区南峰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成投用【组图】
  • 洛阳机场一季度货邮吞吐量同比增长5.92%
  • 牡丹阁迎客流高峰:花式宠客吸引游客打卡
  • 县区新闻排行
  • 抓农时 种丹参【组图】
  • 乡贤返乡当田主 创办农耕研学生态园
  • 四月“顶流”来啦!伊滨街头牡丹盛放
  • 孟津区送庄镇:深化农文旅融合发展 助力乡村振兴
  • 第二十三届汝阳杜鹃赏花季推介会举行
  • 新安县五头镇北沟村:特色果蔬 助农增收
  • 国色芳华入镜来!快来伊滨中央公园赏牡丹啦
  • 老城区:大风掀起楼顶防雨铁皮 社区紧急处置排除险情
  • “文明旅游 洛龙有礼”有奖问答开始啦!
  • “河洛欢歌·伊滨广场文化月”新时代文明实践系列活...
  • 诚邀通讯员 报道身边事
    县区频道登录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4112012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1608238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豫B2—20060064  
    网络服务:(0379)65233606 65233616  业务咨询:(0379)65233618 65233767 传真:(0379)65233529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79)65233605
    地址:洛阳新区开元大道218号 报业大厦22层 邮编:471023
    本站法律顾问 北京盈科(洛阳)律师事务所 张运超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