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1950年,由中华优秀儿女组成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始了保家卫国的抗美援朝战争。70年前,自鸭绿江畔从容奔赴朝鲜的热血少年们,如今已成为满头白发的耄耋老人。日前,孟津县融媒体中心记者走进了的抗美援朝老兵霍洪华的家中,听他讲述那段铁血岁月。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1950年,由中华优秀儿女组成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始了保家卫国的抗美援朝战争。70年前,自鸭绿江畔从容奔赴朝鲜的热血少年们,如今已成为满头白发的耄耋老人。日前,孟津县融媒体中心记者走进了的抗美援朝老兵霍洪华的家中,听他讲述那段铁血岁月。
霍洪华今年已92岁高龄,未出生时父亲就已病逝,因家庭贫困,跟随母亲外出逃荒,后和母亲走散,独自一人靠乞讨生活。1941年,年仅13岁的他被皮定均游击队收留,随后参加皮定均抗日游击队,几年间累计打死了二十多个日本鬼子。他先后参加过大别山战役、淮海战役和抗美援朝战争,为建立新中国、保卫新中国作出重大贡献。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霍洪华跟随部队一路北上跨过鸭绿江,踏上保家卫国的征程。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老人对抗美援朝期间的经历仍然记忆犹新。他告诉记者,那时候,白天枪林弹雨,晚上血雨腥风,寒冬的夜晚气温低至零下40摄氏度,食物短缺,条件十分艰苦。他说,打仗时候吃的冰、炒面,别的没啥东西,几天喝一次开水就算不错了。在朝鲜的时候,吃不上东西,在国内还好一点,可以吃上东西,在朝鲜飞机老多,满天都是,飞机太多了。
霍老清晰地记得,在朝鲜战场上,一个战友牺牲了,另一个就主动补上去。他时常会回忆起峥嵘岁月,更想念那些为了共和国牺牲的战友。他说道,指导员对我可好了,我从去就跟着指导员,炮弹把他打死了,当时指导员牺牲之后,我觉得心里可难受,也没有办法。
也正是在这次战斗中,霍洪华肋骨被打断,身负重伤,至今仍身负一尺多长的钢钉,特别是到阴雨天气,疼痛难忍,负伤至今已经70年。他说,在朝鲜打了几次,打得紧,炮弹多得很,咚咚咚,一直撵着打。到了后面,我没有办法,不知道是墙还是什么,打倒了,把我砸在里面。砸在里面以后,朝鲜的救援队把我弄出来抬走了。霍洪华的儿子霍长乐说,父亲身后的主肋,他的十几根肋条从后面的尾巴骨,从下面直接直接穿到脊骨上,这么宽的钢板,也就是一寸宽的钢板,现在还在身上。大概这么宽的针脚,缝了三十多针。
霍洪华近百年波澜壮阔、赤胆忠心的人生,铸就了他“有国才有家”的优良爱国家风。如今,老人依然关心国家大事,还时常给后代们讲朝鲜战场上的故事,受他的影响,家里三代四人都曾到部队当兵。霍长乐说,我和我弟弟,还有外甥大外甥,我们都是当兵的。反正就是,自己出于也想去当兵,看看部队这种教育,体验体验。父亲也是打过仗,受过症,为祖国为革命也做出了一些贡献。
岁月改人容颜,却改变不了军人风骨。当泛黄的相册翻开,箱底的勋章被捧出,霍洪华也仿佛置身战时——眼中有一束光,心中有一团火,战时常唱的歌曲依然铭记心中: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
当《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再度唱响,虽然英雄迟暮,但信念犹存。在霍洪华老人的讲述中,我们看到了一名普通退伍老兵坎坷而不平凡的一生。(董淑怡 赵怡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