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网首页 新闻 县区 百姓呼声 电子报 洛阳社区
简体 繁体
偃师 | 孟津 | 新安 | 栾川 | 嵩县 | 汝阳 | 伊川 | 宜阳 | 洛宁 | 洛龙 | 西工 | 涧西 | 伊滨 | 老城 | 瀍河
70多年前新安县这支水上葫芦队投身革命 助力洛阳解放
您当前位置: 洛阳网 >> 县区频道 >> 新安 正文   通讯员:  2020年06月09日 08:59
分享到微信: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黄河秀美的景色

  近日,记者在新安县北冶镇的南石山码头北眺,清澈碧绿的黄河水缓缓东流,几只白鹭在蓝天白云间翩翩起舞,一幅山水画卷尽收眼底。70多年前,当地的一支水上葫芦队曾活跃在黄河两岸,为解放洛阳积极贡献力量。如今,他们的故事仍被广泛传颂。

  水上奇兵露锋芒

  “用葫芦制作渡河工具,目标小、隐蔽性强,是群众在对敌斗争中摸索出的成功经验。”今年82岁的张友仁曾任新安县地方史志办公室主任,站在黄河岸边,他带我们回顾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1947年上半年,人民解放军即将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阶段。盘踞在新安县北冶镇石山村周边的国民党郜尚德部队扼守毗邻的西沃渡口和狂口渡口,妄想阻挡解放军南渡黄河。

  张友仁介绍,当时的西沃村活跃着一支水上葫芦队,主要成员有娄清新和刘西成等数十人。他们把晒干的葫芦刷上桐油,用荆条编成网进行加固,再用麻绳将4个葫芦串联起来,制成独特的渡河工具,为地下党组织传递情报、护送人员渡河。

  1947年5月的一天,新安县武装工作委员会总指挥李之放等人要北渡黄河向党组织汇报情况。刘西成和刘光明等10名队员组成护送队,趁着夜色,把李之放等人带到河边、扶上葫芦,由4名队员护卫,一边踩水泅渡,一边推、拉着葫芦向北行进。经过40多分钟的努力,他们顺利登上黄河北岸。

  当年8月初,葫芦队接到了极为重要的任务:把地下党组织绘制的国民党部队兵力部署图送给黄河北岸的解放军。20岁的葫芦队队员刘宗文挺身而出,把图纸塞进掏空的芦苇秆衔在口中,趁着夜色,游至对岸送达党组织。

  “这些重要情报为解放军南渡黄河解放豫西地区提供了重要帮助。”张友仁表示,1947年8月22日深夜至23日凌晨,解放军陈谢兵团所部南渡黄河,顺利在牛湾、荒坡等渡口登陆,此后攻克国民党军据点,俘虏团长郜尚德在内的1200余名守军。

  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作为水上葫芦队成员,娄清新此后参加过包括解放洛阳在内的27次战斗,其英雄事迹被载入《辞海》《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典》《河南地方史志》等书中。

  “讲好老一辈革命家的故事,让这些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是咱义不容辞的责任。”娄清新的儿子娄保卫今年58岁,是新安县一所学校的教师,他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宣传葫芦队的英雄事迹。为纪念老一辈革命工作者,他曾多次组织葫芦队队员的后人,采取先辈的方式横渡黄河。近些年,他收集整理各类文献资料和相关物品,走进校园向青少年讲述红色故事,宣传革命理念。

  讲好黄河故事,传承革命精神,离不开良好的载体和阵地。北冶镇刘黄村是革命老区村,当地打算依托红色资源在原有的革命旧址上申报筹建新安县革命历史纪念馆。

  按照设想,该纪念馆将设立“星火传播”“浴血奋战”“铁骨铮铮”“红色摇篮”“血浓于水”等7个主题展厅,通过图片、展板、实物及声光影等形式,立体呈现共产主义思想在当地的传播,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的感人事迹,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不断走向胜利的丰功伟绩。

  “将综合运用现代手段,使观众立足当下,追思缅怀尘封的历史,感受伟大的民族精神。”北冶镇镇长潘锋表示,他们将深入挖掘并保护好当地红色资源,让这些宝贵的革命精神激励人们不断开拓进取,创造美好幸福的新生活。

张友仁讲述葫芦队的故事

  昔日渡口披新衣

  在新安县石井镇洛阳华洋生态科技园的望江亭,举目望去,碧波万顷的黄河,两岸青山倒映其中,令人心旷神怡。这里,曾经的荒坡渡口已淹没在浩渺的黄河中,仅留下一个葫芦形的小岛。“之前岸边几乎没有树,光秃秃的很扎眼,如今成了植物园!”对此,张友仁由衷赞叹。

  2003年6月,中国海事服务中心(华洋海事中心)在刚竣工的黄河小浪底大坝上游承包了1000亩荒山,投资设立了洛阳华洋生态科技园,开启了在“母亲河”畔义务植树、保护“母亲河”的征程。

  “土地瘠薄,就挑土上山;雨水不均,就人工灌溉。”回忆起当年的经历,园区总经理冯华感慨地说,10多年来,通过适地适种、换土种植、循环发展等方式,他们持续开展绿化和美化,共种植120余种3多万株苗木,形成了以松柏、大叶女贞等生态树种为主,以杏、桃、杏李等经济树种为辅的生态体系,让这个沉睡千年、地质条件恶劣的荒山披上了绿色新装,成为四季常绿、四季有花、四季有果的“世外桃源”。

  “园区每个月都及时足额发工资,比外出打工强。”50岁的常五花是附近村民,在园区从事草莓大棚管理工作已经6年,如今她家已稳步脱贫,日子越过越红火。

  类似的例子,在园区还有不少。近年,生态园在进行荒山开发和保护母亲河的工程中累计投资近亿元,在当地用工20多万人次,用工和工资支出3000余万元,显著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活。(记者 孟山 通讯员 郭建立 黄明 文/图)

百姓呼声·
精彩图片·新安
新闻排行
  • 聚焦十大任务!洛阳出台城市更新行动计划
  • 洛阳市人大常委会出台新规直击住宅小区治理难题
  • 降水+大风+降温!@洛阳人,未来几天需注意防寒保暖
  • 10月26日起,洛阳北郊机场执行冬春季航班时刻表
  • 市委召开专题会议 研究全市基础教育提质发展工作
  • 参与规模创历届之最!第六届世界古都论坛今起在洛举办
  • 洛阳,让世界看见古都新生
  • 全省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推进会在洛召开
  • 年均增长30.72%!洛阳科技成果转化热潮涌
  • “十四五”时期,洛阳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产业发...
  • 县区新闻排行
  • 宜阳县杏花村:日享垂钓之乐 夜住特色民宿
  • 汝阳云爵湖公园建成投用
  • 汝阳县滨河公园粉黛乱子草盛放【组图】
  • 新安:财政助力农家书屋成为乡风文明新风尚
  • 汝阳:打好“保烘干”组合拳 为秋粮丰收添动能
  • 雨过天晴 汝阳云梦湖畔风景如画
  • 雨歇天晴,伊滨中央公园美景吸引市民游客游玩打卡
  • 伊滨区水泉社区:全力抢收 确保1600亩芝麻颗粒归仓
  • 伊滨区寇店镇:大豆玉米“套”出双丰收 特色种植绘...
  • 孟津区朝阳镇抢抓农时全力推进秋收秋种
  • 诚邀通讯员 报道身边事
    县区频道登录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4112012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1608238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豫B2—20060064  
    网络服务:(0379)65233606 65233616  业务咨询:(0379)65233618 65233767 传真:(0379)65233529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79)65233605
    地址:洛阳新区开元大道218号 报业大厦22层 邮编:471023
    本站法律顾问 北京盈科(洛阳)律师事务所 张运超律师